第A5版:家国情 奋斗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1949-2019:遍地英雄下夕烟

    2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

    ——波特莱尔(法)

    他们都是尝过孤独的人。

    1980年,励行根闯入密封件行业,并选择了难度最高的核密封技术。为了获得宝贵的实验参数,他几乎天天吃住在实验室,一项项的实验反复试,一个个数据反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说,他最孤独的时候是没有测试设备的时候,为了借别人的设备做实验,经常要跑到其他城市去,来来回回,有时为了拿到一个数据甚至要花五六年时间。

    就这样,他带领团队用了整整三十年,终于攻克了核电站密封技术,造出了核电站设备专用C型密封环,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垄断。

    2010年,他和团队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隔8年,他再次凭“高精度高强度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项目摘得国家科技发明大奖。

    2012年励行根上央视《对话》栏目时,一位评委给了他六个字的评价:坚韧、坚毅、坚守。

    3年后,另一位宁波企业家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因为广受关注的“总理之问”也出现在同一个栏目里,并与董明珠立下一次中国制造业的特殊“对赌”。

    那一年,李克强总理多次提问“中国什么时候能造出外国一样的好笔”,一语戳中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软肋。

    在这次“对话”中,邱智铭坦露了中国制笔行业受制于人的尴尬状况:国内生产的原料大部分比较低端,容易漏墨、掉珠、耐磨性差,只能占领低端市场,而制作中高档笔头的原料和加工设备,都基本依靠进口,常常花高价都卖不到。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闻讯当即拍板:“一年之内,圆珠笔生产设备由格力研发好!”

    邱智铭难掩激动和兴奋,欣然应约:如果有了一流国产设备,就一定能造出中国自产的世界好笔。

    一年后,邱智铭果然不负众望,在杭州G20峰会上发布了由贝发自主研发的中国好笔“元首笔”,赢得一片喝彩。

    事实上,邱智铭之前的遭遇,也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阵痛。

    毕竟,贝发和大多数企业一样,赶上了宁波“千军万马做外贸”的好时候,靠贸易起家,逐渐形成工业制造能力,进而在技术上寻求进步。

    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与自然禀赋极为优越的港口资源相结合,让宁波开放型经济异军突起,迅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但是,当这些企业日益壮大,走向国际舞台与巨头们正面较量的时候,技术落后的窘迫明明白白地被摆到了台面上。

    好在,宁波制造业从来不缺革故鼎新的勇气。大部分宁波企业家们在面临国际化竞争和技术瓶颈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做出了适时又正确的选择。

    谁也不是一上来就占领高精尖阵地的,中国制造从量变到质变,时间的厚度会让钻研的孤独泛出甜味。

    如今,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家,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其中57.1%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92.9%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同时,宁波还拥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称号,更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3

    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英)

    他们都是担过重责的人。

    时光倒回25年前。1994年7月1日,《公司法》正式颁布,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步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范化管理时期,也迎来了职业经理人的春天。

    3年后的1997年,浙大百年校庆。曹光彪先生为浙大捐了6000万元人民币,同时委托浙大帮忙寻找一位专业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年轻人。老爷子希望这名年轻人,能够帮助他管理他在家乡投资的宁波光学仪器厂,即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导师将毛磊送到宁波,看着破败的工厂连连摇头,生怕耽误了他,临走前不忘嘱咐:“你要是真的干不好,就回浙大来。”

    毛磊这一干便是22年,而且乐此不疲。

    “做企业,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他说,光学仪器将人眼尽可能地向远、向精、向微观延伸,从浩瀚宇宙和微观世界中寻找奥秘,作为光学人求索无终点,创新无止境。

    正是凭着这份执着与坚持,他带领永新光学不断向“高精尖”领域开疆拓土,让一个又一个“梦想”落地,开花结果。

    而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之初创立的第一代企业,经过10多年的“野蛮生长”,开始面临新的瓶颈。摆在许多企业家面前的问题是:除却根植于泥土那厚重、磅礴的原始拼劲之外,他们还需要什么?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

    那时,方太的前身“飞翔集团”面临转型。不过,方太选择的是与培养职业经理人全然迥异的路径,“创二代”由此而生。

    1994年,26岁的茅忠群即将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当时他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留校,但父辈的期待和企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使命和担当。

    这重担,方太的茅忠群担下了,华茂的徐立勋担下了,建新的赵肇丰也担下了。当然,还有更多青春的面孔在熠熠生辉。

    如果以十年为一度,时间的齿轮每“咯吱”地划过一声,都必然会催生出一批“创二代”或是接班人来:他们是年轻的,是敏锐的,将用他们的毕生所学为企业的庞大身躯把脉,也为正稳步前行的企业带去蓬勃的动力和活力。

    【结语】

    不论是泡过苦海的,尝过孤独的,又或者是担过重任的“英雄”,他们其实并不陌生,凡此种种,都是缩影。

    因为,这样的关于个体命运的故事,时时刻刻流转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与宁波这片土地同频共振。

    万涓成流,终将奏成澎湃的歌。

    他们的力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他们的思想,青山不老,厥美永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