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家国情 奋斗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志敏:打破垄断,杀出条血路

    记者 谢斌

    虽不是医生,但有医者的仁心。数十年来,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志敏初心不改,为让患者都能看得起病一直努力着。

    吴志敏19岁那年,他的父亲患上了尿毒症,可医院里做血液透析的器械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由于负担不起昂贵的费用,不久后,他的父亲去世了。2003年,他的母亲也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我一定要将‘体外循环血路’器材国产化,让患者都能看得起病。”吴志敏暗下决心。

    经过数年的研究,吴志敏生产的“体外循环血路”器材,以低价进入各大医院,不但为患者节省了开支,大大减少了医疗成本,更是打破了进口“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

    1

    做有仁心的老板

    1986年,吴志敏在姜山一塑料制品厂工作,该厂主要生产输液管部件,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医疗器械行业。凭借出色的动手能力,学了三年,吴志敏就出师了。

    1987年,改革之风劲吹,宁波的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吴志敏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

    吴志敏告诉记者,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自主创业的是他父母的遭遇。

    他19岁那年,父亲患上了尿毒症。据了解,一般治疗尿毒症有两种方式:血液透析和换肾。由于中国的肾源十分紧张,因此99%以上的病人还是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和延续生命。

    那时,宁波还没有一家医院能做血液透析,只能去上海。在为父亲治病的过程中,吴志敏发现医院里配备的血液透析器械并非国产,均为国外进口,且价格昂贵。“那时我一年工资仅300元,根本不够透析的费用。”吴志敏说。

    由于负担不起透析的昂贵费用,不久后,他的父亲去世了。

    “我要改变这种局面,人定胜天。”吴志敏暗下决心。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我看了好几遍这则消息,知道时机成熟了。”吴志敏说。

    1995年3月,吴志敏从塑料制品厂辞职,以房产作价出资90万元并购组建了宁波天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厂(原高分子器件),生产输血、液管等医疗器械产品。

    2003年,他的母亲也不幸患上了尿毒症。“这次我一定要救活母亲。”吴志敏很坚定。

    一般常规的透析治疗是每周两三次,也就是说,“体外循环血路”三天内需要更换一副。由于产品全部需要进口,价格相对较高,他看见了很多重症患者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的情况。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将“体外循环血路”器材国产化。

    经过研发、生产、注册、临床再到国家审批,2004年,他将“体外循环血路”器材正式投入市场。吴志敏感慨道,“那时一心想快点将产品推向市场,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拿到许可证后,我乐得像个孩子。”

    “由于我们的产品操作更加灵活和人性化,价格也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吴志敏说,此时,他的母亲经换肾治疗,康复出院。

    为了让患者都能看得起病,他又开始做药品包装材料生意,并涉足一次性医疗器械行业,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输液器、无菌注射器、静脉输液针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

    “一个尿毒症患者正常使用‘体外循环血路’一年就需要100副至120副。”吴志敏说,国外进口的一副要150元,他们则以25元/副的低价进入各大医院,只是想改变药品器械价格太高,患者使用不起的状况。

    据了解,目前,宁波天益在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最高的,仅上海就达到了65%的覆盖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