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性存款新规:购买需“双录”

    记者 崔凌琳

    自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收益进入下降通道,保本理财逐渐淡出市场,被作为银行保本产品最佳替代品的结构性存款渐渐受到稳健型投资者青睐。央行历史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18年8月首次突破10万亿元,并于2019年2月达到11.23万亿元的峰值,足见其人气之高。

    为了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10月18日,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的发行主体、销售管理、产品设计、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严格的要求。

    结构性存款有别于一般性存款

    《通知》严格区分结构性存款与一般性存款。

    据悉,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与一般性存款相比,其产品结构更复杂,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实则具备一定的风险。

    资管新规禁止发行保本理财产品,进一步加大了银行存款竞争压力,一时间,带着“存款”帽子的结构性存款进入投资者视野,成了香饽饽。而银行则投其所好,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问题随之而生。结构性存款与一般性存款的差别实则越来越大。

    购买结构性存款需要“双录”

    事实上,这些问题和乱象无疑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此次出台的《通知》特别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结构性存款,应当参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充分揭示风险,强化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实施专区销售和录音录像,不得对投资者进行误导销售。

    目前,结构性存款出现在不少互联网平台上,在进行简单的测试后,不需实行“双录”环节,直接就可以购买。今后,购买结构性存款要像买理财产品一样,实行“双录”、专区销售和风险测评。这意味着,未来,若投资者未在发售结构性存款的银行面签,将无法通过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渠道购买相应的产品。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投资者利益,《通知》要求,银行在销售文件中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在投资冷静期内,如果投资者改变决定,商业银行应当遵从投资者意愿,解除已签订的销售文件,并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投资款项。投资冷静期自销售文件签字确认后起算。

    首次明确银行发行资格

    一家银行产品部人士曾向记者直言,“有部分同行甚至通过设置‘假结构’,为结构性存款设定远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的保底收益,构建狭窄的收益波动区间或将挂钩的衍生产品行权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事件,使结构性存款变为事实上的固定收益产品,以此变相高息揽储。然而,这样一来,资金成本大幅提高,市场风险不言而喻。”

    资料显示,2019年初,结构性存款收益与票据贴现利率出现倒挂,部分企业以票据贴现资金购买高收益率结构性存款,使结构性存款成为套利工具,进一步助推了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增长。

    针对部分结构性存款存在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尤其针对目前市场上广泛存在的假结构性存款,《通知》在衍生产品业务管理方面提出四方面要求。其中首次明确,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该具备普通类衍生品资质。这意味着部分事实上不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将无法发行结构性存款。

    据记者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资格分为基础类和普通类资格。其中,基础类只能从事套期保值类衍生产品交易。而目前大量城商行和农商行最近几年申请到的衍生品资质都是基础类。这其中,个别仅具备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基础类资格的银行为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而事实上从事了非套期保值类交易。

    对于假结构性存款,《通知》对其发行主体、销售管理、产品设计、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严格的要求,足额计提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资本。

    一旦“假结构”产品也按照按照《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执行不得超过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心资本3%的风险计提,考虑到资金成本、资本计提、流动性成本等因素,这类产品就不划算了,相关银行将可能逐步减少甚至逐步退出假结构性产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