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凌琳 本期话题 宁波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多元化城市,也是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每年都有大批外来人员来到宁波,为宁波的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统计显示,作为GDP万亿俱乐部成员、计划单列市,2018年,宁波的人才净流入率达10.08%,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其中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高居首位。 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宁波? 这些“新宁波人”又是凭借什么在开放的宁波挥洒青春、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呢? 东南商报“新宁波人”创业专场会来了! 创业人物 联安集团董事长 沈旭波 在风景宜人、生活节奏舒适的滨海宁波,每年都有大批外来人员驻足流连,多少精英趋之若鹜,多少年轻的学子走着走着,就成了“新宁波人”,将此生的梦想都寄托在了这座城市。联安集团董事长沈旭波就是其中一个。 初到宁波,就暗暗许下三个愿望:一是在宁波买套房、买辆车,生活下来;二是30岁前赚到100万元,实现初步的财富自由;三是在宁波找个太太,落地生根,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事实是,大学刚毕业,他便圆了这三个“梦”,8年后,他已是“新宁波人”中的翘楚,将一手创办的企业做成了行业标杆。用他的话说,宁波是他的福地,足够温暖活力,足够开放包容! A “第一桶金” 来得竟这样容易! 从丽水一个农民家庭出生,沈旭波最初的念想仅仅只是想走出大山,看一看海,看一看山这边的世界。2004年,浙江万里学院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兑现了他的愿望。然而,山这边的宁波带给了他无限遐想与可能,就像大海对于一个山里面长大的孩子而言,是令人兴奋,甚至是震撼的。从那时起,扎根于宁波的“种子”便已在他心中萌芽。 沈旭波是学艺术设计的,所在的专业是室内外设计。或许因为从山间走向辽阔的海滨,世界在他眼中瞬间变大了,学校里,他前所未有的活跃。团支书、班长、学生会主席、文艺部长、外联部长……身兼数职的他,仿佛浑身的细胞都在跳动。 很多人或许纳闷,没有殷实的家境、没有耳濡目染的熏陶,沈旭波究竟是凭着什么超前完成了他的“人生三部曲”的呢?这或许离不开他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也恰恰因为他的家境不那么好。 在大学里,他便表现出了极其敏锐的商业嗅觉,从卖拖鞋、到卖收音机,创业方面,他早已先人一步。创业的念头最早形成,是大二时与朋友们一同做包车生意。 “每学期结束,我大约需要花130元从南站购买车票回丽水,加上打的费22元,车费需要150元以上,而我发现,同样的53座大巴,在当时开一趟丽水的包车费用,连司机带车只要2000元,于是,我自行开辟了专线,校门口发车,每人只收100元,一辆就能赚3000多元”,沈旭波知无不言,“最多的一次,我一天就一口气发了30几辆车,赚了10万有余呢。” 看起来,沈旭波的“第一桶金”来得竟这样容易。当所有的同学还在依靠家里寄学费、生活费,还在纠结“今天是不是多花6元钱给自己加个鸡腿”的时候,沈旭波,已然享受到了赚钱的乐趣,不仅全部费用轻松自理,还买了辆东风小康,激情满满。 B 超级“二房东”的 底气在哪里? 为了给创业创造一个更加自由的环境,大三时,沈旭波花了1300元,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三室两厅的简装房。当然,精明如他,除了配置应有的家具外,沈旭波又在客厅多隔出了两个房间,最终以4200元的总价价格转租了出去。这一来一回,沈旭波原本只是想为自己省一笔租金的想法,成了他又一次“掘金”的火苗。 “包房”和“包租”的确没有什么两样。 说干就干! 沈旭波当即在学校附近的华泰剑桥、院士花园、东湖花园等次新小区大量搜集白坯房源。实际上,“二房东”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行当,但敢一口气租下150套房的“二房东”,免不了要些勇气和魄力了。 按照1200多元/月的平均单价,150套房单每月的租金就得将近20万元,加上押金、装修费用,这对于一个才大三的学生来说,未免也太过大胆了吧? 沈旭波却欣然一笑。 “不会啊,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想,要租一套房就得花多少成本,而出租一套房往往还要付出时间成本,但大家都忽略了,成本并非定数。 比如说,我租一套月租金为1300元的房子,按照‘押一付三’的规定,首笔我得准备5200元的资金,但时间长了,我可以和房东商量‘押一付二’,甚至‘押一付一’,而对于我的租客,我可以要求‘押一付三’,甚至‘押一付六’,加上租入的租金和租出的租金本身存在丰厚的差价,原本每租一套房,我就得多预留很多钱。 比如我租的那套房子,‘押一付一’我只需给房东2600元,而‘押一付三’的话,我一次可以从租客手中收到16800元,这么一来,其实越是多租一套房,我的流动资金就越是充裕……” 沈旭波的脑子转得飞快,毫不吝啬他的赚钱窍门。敢想、敢做、敢实现,是他一贯的风格。 算一算,“二房东”的生涯,无疑为他累积了更多财富,也让他早早地就完成了初到宁波时的3个遥不可及的愿望。到2008年毕业的时候,这100多套出租房,每月就能稳生30余万元的收入,房子、车子,都已是唾手可得的事情。2009年,沈旭波又在海边买下了一套小屋。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已是宁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