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毅夫来甬解读中国崛起与“一带一路”

宁波未来的机遇在这里……

    记者 严瑾

    1978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是什么让当年人均GDP仅156美元、81%人口居住在农村的发展中国家,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年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转型困境之际,只有中国保持了GDP年均9.4%的增速。此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11月1日,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来到宁波诺丁汉大学GEP峰会,做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崛起与‘一带一路’》的学术演讲。他谈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三个“密码”,也谈到了宁波未来发展的机会所在。

    A

    “后发优势”是高速增长的关键

    自1978年以来,中国仅用了两代人的时间就摆脱了贫困,并即将于2025年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曾达到的高速增长奇迹。

    为什么改革开放能让中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成就?林毅夫的答案是“后发优势”——

    对发达国家而言,它一直走在全球技术的前沿,要想创新必须靠自主研发,而这是一件高风险、甚至失败率超过90%的事;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模仿,其风险和成本比要低很多,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战略是“赶英超美”,希望能立即发展世界领先的工业。然而,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国防安全的考虑,一些掌握核心科技的发达国家,并不愿意将技术供给中国。正因如此,中国只好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放弃了借力后发优势的可能。

    直到1978年,中国转变了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全球化的分工中得以将“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中国的农村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这都让中国加快了增长、积累了资本。

    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共有13个经济体,连续25年以上保持了GDP年增长率7%以上的发展速度,而这一增速达到了许多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得益于后发优势的中国,正是其中之一。

    B

    既要“有效市场”,也要“有为政府”

    然而,采取相同战略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但它们的转型却并不成功,为何中国经济能“一枝独秀”?

    林毅夫指出,这和转型的理念有关。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的主流经济学观点是“新自由主义”。这种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转型升级,必须要实现市场化、私有化、稳定化,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决定价格,且放弃由政府干预市场、给予补贴。但是,中国并没有采取这种路径,而是选择了一种渐进、平和的“双轨制”做法:一方面,中国政府继续保护、补贴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钢铁等重工业;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对一些企业放开准入,进行市场化运作。

    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制度同样引发了一些争议,人们担心可能会产生的寻租腐败问题,甚至担心会让经济一蹶不振。但事实证明,中国因此保持了GDP平均每年增长9.4%的增幅。相反地,进行全盘私有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却经历了经济停滞等各种问题。

    林毅夫认为,原因还是要回到“比较优势”上。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一些资本密集型领域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一旦取消所有保护补贴,会导致企业倒闭,从而影响社会稳定——曾经生产大型航天器的乌克兰,在放弃补贴后也失去了国防安全保障,就是典型的例证。

    C

    宁波是世界经贸往来的一扇“门”

    到2025年,预计中国将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也意味着它必须为世界的经济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符合自身发展阶段、满足沿线国家需求的举措。

    林毅夫提出,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上,中国和发达国家比有三点优势——

    “首先,中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具有比较优势,比如钢筋、水泥的生产能力,而这是美国并不具备的条件。其次,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用于改进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中国在劳动密集产业已失去比较优势,需要进行产业转移……”

    对于开放型经济大市宁波而言,“一带一路”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东南商报记者就在现场向林毅夫教授提问,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一带一路’要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讨论,它意味着更充分的自由贸易,以及中国与更多国家的经贸往来。宁波不只是座港城,而是一个经济体,它需要继续进行产业升级,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提高经济水平。幸运的是,宁波是一座港口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它可以作为中国与世界间经贸往来的一扇大门,这将为宁波带来更多的机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