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键词

    数字化出海

    余涌:“出口新红利在于数字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了977倍,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48%。”这是阿里巴巴国际站从海量的官方数据中梳理总结出来的,每天有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在此平台上交易。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已然占据我国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未来有望成为驱动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强劲动力。宁波,正是这样一片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沃土。

    如果说,以前中国制造出口得益于“三来一补”和“加入WTO”等政策红利,那么在外贸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出口的新红利在哪里?

    余涌给出的答案是:数字化。

    “不管外贸形势走向如何,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都是必然的。对出口企业来说,现在应该关注的不是卖多卖少,而是卖深卖浅,做深外贸价值链的机会来了。”

    基于此,阿里巴巴国际站希望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让众多中小企业专心聚焦到产品设计、研发、品控、品牌等方面,提高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两个100”中间的利润空间。同时,改造生产线、实现产品的柔性化定制、拓宽分销渠道,让产品获得更多机会。

    今年6月,阿里巴巴“数字化出海2.0”启动,包括了三大新外贸矩阵:数字化人货场、数字化履约服务、数字化信用体系。其中,数字化人货场为企业带去更多的商机,获取更多订单;数字化履约服务则在支付、通关等步骤层层加大数字化渗透,为企业带去低成本、高效率、确定性的服务体验;数字化信用体系则是保障外贸稳定性和确定性,解决中小企业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抗风险能力弱问题。

    关键词

    万物互联

    刘润:“行业与行业的边界正在消融”

    移动互联网让企业之间的竞争迅猛升级:从地段、流量到时间的抢夺。

    众所周知,在传统商业时代,地段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好的地段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流,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带来较高的消费;后来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收集流量、分发流量成为一门大生意。

    “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不仅把智能硬件连接在了一起,更是将活生生的人连接在了一起,商家在移动互联网的帮助下与用户贴得越来越近,最后形成了商家不仅仅争夺流量,更在争夺人的时间的局面。”

    现在的我们,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刘润举了一个百度导航鞋的例子,原先,我们去不熟悉的地方,都要捧着手机、盯着导航,而现在,当我们穿着导航鞋走到路口时,左脚传来的震动提示我们应该左拐。

    “穿戴设备的普及,给了商家了解你的机会,甚至商家有时比你还要了解你。你去了哪里?每天运动多少时间?每天睡多少小时?每天坐多久?每天的活动范围有多少?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商家非常了解你,也给了他们研究怎么让你消费的机会和理由。”

    刘润坦言,穿戴设备的普及只能说是万物互联的开始,将来,我们身边任何的东西都可能被连接进互联网。

    “比如你将一件红色的外套和白色的衬衣同时扔进了洗衣机,这时洗衣机‘叮咚’一声告诉你,这两个颜色的衣服不能放在一起洗。这时,你把衬衫拿出来,把外套单独丢了进去,这时洗衣机又告诉你,这件衣服已经洗了19次了,最近这个品牌的天猫旗舰店正在做促销活动,以下是购买链接,你要不要换件新的?你想:不错啊,也该换一件新的了。”

    要做到这样的场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NFC芯片镶进衣服的标签里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未来像这样的购物场景会越来越多,人们购物消费的途径将不再局限于商场和手机,任何终端都可能帮助你完成购物。

    “显然,行业与行业的边界在万物互联的状态下都会逐步消融,不存在什么服装业、家电业、零售业、制造业这样简单粗暴的区分了。”

    关键词

    工业4.0

    刘润:“小批次、短周期是趋势”

    那么,传统企业应该如何拥抱互联网?

    刘润认为,任何时代,价值被创造出来后,都要经过一定的“环节”传递给用户,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因此,要拥抱互联网,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一个创造价值者,还是一个传递价值者,互联网会要求创造价值者不断提高品质,要求传递价值者不断提高效率。

    宁波绝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无疑是创造价值者。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将定制化、个性化融入到标准的工业化之中,是制造业发展的唯一趋势。

    比如,在定制西服的传统概念里,量身定制与流水线是一对矛盾,因为定制西服往往是全流程手工制作,一般需要3~6个月,似乎与工业化背道而驰。

    但在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下,青岛的一家服装企业打造了一套个性化定制、全程智能管理的平台系统,用工业化的标准流程生产出个性化定制的西服。他们把批量生产线重新编程、组合,实现同一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不同转换,以及流水线上的不同数据、不同规格、不同元素的灵活搭配。

    具体来说,一件定制西服从接单、备料、制版、裁剪、生产到最后的成衣、入库、发货,被细分成了300多道工序,每一衣片上都带着自己的专属“身份证”,每一道工序前都设置了一台电脑,“身份证”一扫,电脑上立即出现工人们在这一环节需要做的工作,比如订扣子环节,这件衣服需要什么颜色的扣子,搭配什么样的绣线,透过电脑显示屏就一目了然。

    刘润说:“虽然这样增加了个性化定制需要的时间成本,效率会降低10%左右,却干掉了服装业最大的痼疾:库存。小批次、短周期的供应链一定是趋势,动不动2000件衣服起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接到三两件订单也敢做、也能做。”

    事实上,不少宁波服装企业已经在付诸行动,像雅戈尔去年已完成西服车间智能化改造。服装行业如此,其他产业亦如此。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