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柯建东:为顾客服务

    记者 谢斌

    “为顾客服务”是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建东首本著作里的话,而今已成为他的人生信条。

    1994年创业至今,25年来,柯建东只专注于一件事——传感器事业。让物联网成为宁波新的“名片 ”,正是他的理想。

    如今,柯力已成为全球称重领域物联网研发与推广应用的主要引领者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称重元件制造及销售企业和工业物联网产业开拓者,贸易业务已覆盖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巴西等150个国家。

    

    辞职下海办企业

    初见柯建东,是在柯力的会议室里。彼时,他手拿文件,不断与来访的客户交流,十分繁忙。

    他对物联网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讲述深深吸引了记者,眉宇间那饱含热情的双眼透露着一份历经岁月沧桑后的睿智。

    柯建东说,他1992年从武汉大学商学管理系毕业后回到了宁波,在市委政策研究室当公务员。

    一次,有朋友问他:“你知道传感器吗?那是电子衡器的核心元件,你在大学学的是企业管理,到了政府能做什么?”

    人生的精彩,在于敢为人先。柯建东说,朋友一问惊醒了他,当时中国的计量现代化刚刚起步,衡器产品正处于“机改电”的关键时刻,如果此时创业,定能有一番作为。如此,柯建东离开了公务员的岗位,一头扎入商海。

    和所有人一样,下海后的柯建东便要经历艰难的创业初期。1994年,他在北仑三山乡的两间破旧厂房里,成立了一家只有8人的公司。就连柯建东也没想到,他们生产的却是当时中国衡器最前沿的产品——称重传感器。

    一台除湿机、一台空调、一台绝缘测试仪、一只万用表、一台贴片固化烘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1995年,他们的公司捣鼓出了第一只称重传感器。“当时我们大家特别激动、兴奋,但这个产品要销往哪里?”

    他回忆道,为了推销产品、打开市场,他曾一个人背着数十公斤重的传感器样品和宣传材料走遍了全国1500多家衡器厂,有时一天要跑几个城市。“我既是总经理,又是销售员、维修工。”

    性价比是柯力打入市场的法宝。他以低于竞争对手20%-30%的价格吸引客户,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要求及交货,抓住一切机会销售产品。“当销售稍微有了起色后,我便大笔大笔地购买关键性设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柯建东说,先进检测设备既保证产品质量,也降低了成本。

    1998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500万元;1999年,1000万元。1999年,公司完成了创业阶段的准备,从北仑区的三山乡搬到了宁波科技园区,进入了大发展阶段。2000年后,公司的销售额更是节节攀升,2003年更是突破了1亿元大关。2005年柯力传感前身宁波森纳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在江北区工业园内正式建成投产,开始新的征程。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传感器市场的高速发展,不但塑造了柯力,也培育了常州托利多、天津世铨、中航测等一大批传感器制造厂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如何渡过危机?成为柯建东日思夜想的难题。

    柯建东回忆道,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物料费用增加。“仿佛一夜间,衡器业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公司受外贸影响,订单下降30%以上,国内市场,25%以上的订单落空。

    订单少、产能剩、成本大……作为企业“掌门人”,柯建东不得不思考柯力的“棉袄”在哪里?

    “我只能审视自身,使管理更加精细,做好‘加法’与‘减法’。”“加法”是加强成本控制、加大管理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加大设备自动化和工艺自动化。“减法”是停下在建的五期工程,在生产部门实行优胜劣汰,减少用工、节约成本。

    经过一系列措施后,工艺得到改善,成本有所下降,但还是要解决销路的问题。为此,柯建东带领团队前往德国和波兰,考察欧洲市场、了解客户的意见和需求。“通过走访发现,这些客户是为了规避风险减少了单次采购量,但只要工作到家,订单必定会反复出现。”

    回国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多元拓展市场。除了传统市场外,柯力着手积极开拓非洲特别是北非地区和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加快柯力国际化的进程。

    这些努力都成了战胜经融危机的动力。“因金融危机,柯力外贸订单减少了10%,然而,2009年同比增长30%,其中危机最前沿的美国订单增长了100%以上。”

    渡过了金融危机,柯建东开始注重科技创新和公司管理。但技术的研发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告诉记者:“研发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应变计本身及贴片技术的问题。一片应变计的不合格所带来的后果是每一只传感器的不合格及每一台衡器的不合格。对汽车衡来讲,有1%应变片不合格率,就会带来4%左右的传感器不合格及2%左右的汽车衡不合格。”

    “通过研发、反复实验,我们完美地解决了贴片问题,但同时也注意到,只有将研发科技化,才能让企业得到持续发展。”此后,柯力在传感器开发方面组建了面向市场、面向现在、面向未来的三个研发阶梯,同时组建了数字传感器和仪表、衡器控制仪表等四个项目小组。

    创业的艰难,让他始终相信,只要以坚持不懈的毅力去处理每一个问题,难题终将迎刃而解。目前,柯力传感拥有162项专利、1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软件产品。主笔起草一项行业标准《称重高温传感器》(QB/T 4929-2016),参与起草两项国家标准《称重传感器》(GB/T 7551-2008)、《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GB/T 13992-2010)、一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便携式动态轴重仪校准规范》(JJF 1212-2008)、一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静重式力标准机检定规程》。

    除了技术,企业的管理同样重要。熟悉柯建东的人都知道,这位政研室出身的人手中的“笔杆子”从未丢弃。而这支“笔杆子”成了他日后管理公司的“武器”。每月写8千字,企业OA系统每月发布三四篇文章,第三本书即将“问世”……一位公司员工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柯建东利用周日或出差闲暇之余所写。

    “我就是闲不下来,写这些其实也是企业文化的宣传。”柯建东笑言,无论是企业文化长廊、创作、《柯力之歌》、《柯力人》内刊、开辟“读书会”专栏刊发员工读后感,还是内部讲学培训等等,都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

    效果可想而知,企业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

    欲缔造物联网帝国

    前阵子江苏无锡发生的高架桥侧翻事件,经初步分析是运输车辆超载所致。面对这一问题,柯力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不停车超限超载检测系统已实际应用,并在湘浙展开。

    对此,柯建东向记者介绍,当超限运输的货车经过时,系统自动称重,将超限运输车辆记录下来,作为交警、运政、路政等相关部门对超限运输违法行为处理的依据。“以宁波市场为例,截至2019年2月份,柯力传感建成和在建的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141套,预计今年新增10套,销售金额达3000万元左右。”

    可以说,在传统制造领域业绩卓越的柯力,早早便将目光放在了新生的物联网系统上。事实上柯力在物联网应用方面,除上述不停车检测系统外,还有十多项项目应用已落地,包括港口物联网、厨余垃圾称重设备、智能货架、起重物联网等。

    柯建东表示,自2014年起,柯力便开始谋划物联网产业布局,经过多年蜕变,如今已成功开发多项物联网集成产品,组建了七个子公司及衡器、工业物联网两大事业部,称重物联网演示中心也已对外开放。

    2017年5月,宁波工业物联网产业特色园正式落户柯力,引进包括传感器、模组、材料、智能装备、软件、应用、服务、集成等八大垂直产业链平台类企业100多家,同时园区已获得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已开工新建20层物联网大厦,2019年已开工新建18层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他表示,宁波工业物联网产业园将遵循以龙头企业+产业链+投融资平台+创新平台+服务平台,朝物联网社区小镇方向发展,体现高端引领、龙头带动、全链集成、多维融合、开放共享的特色产业园区。

    如今,柯力已实现从单纯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从称重物联网向工业物联网发展,从企业经营走向平台发展。公司正沿着“国际化、科技化、多元化、集团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向建设国际一流的物联网公司的企业愿景而迈进。

    今年8月,柯力在上交所上市,对此,柯建东说:“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创造出了比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称重产业也不断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公司将按照物联网化战略发展,带动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面对未来,柯建东显得信心十足。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