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发频现,还能逢新必打吗?

    记者 王婧

    随着渝农商行、浙商银行新股上市相继破发,尤其是浙商银行上市首日10秒不到就破发,令投资者对IPO打新心生余悸。

    11月28日,邮储银行正式启动申购,备受市场关注的除了其是今年A股新股发行规模最大的个股,就是为了“防破发”引入的“绿鞋”机制。

    近期,在A股市场弱势震荡的背景下,跌破发行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

    浙商银行10秒不到破发

    11月26日 ,千亿市值、被誉为浙江最赚钱的上市公司浙商银行正式登陆A股。09:25,集合竞价结束,浙商银行的开盘价为4.95元,仅高出发行价0.01元;09:30,正式开盘,浙商银行股价快速“跳水”,仅用了10秒就跌破发行价,并一度跌至4.88元,成为今年最快“破发”的A股。之后股价虽有拉高,但一直于在发行价附近徘徊,尾盘报收4.97元,低于浙商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5.21元。

    早在浙商银行的申购阶段,“打新”资金便对其兴趣一般。据浙商银行披露的网上申购数据显示,其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096.61万户,成为2019年沪市主板最“冷清”的网上申购,网上申购户数创下新低,较渝农商行下降165万户。

    投资者提不起兴趣,与浙商银行的发行定价有很大关系。

    浙商银行的发行价为4.94元,发行市盈率为9.39倍,发行市净率1倍,而同期A股银行指数的市盈率仅为6.7倍,市净率也仅为0.83倍。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H股的定价比A股银行指数更低,市盈率仅6.4倍,市净率0.87倍。

    几番比较之后,弃购资金很快创纪录。11月19日,浙商银行公布发行结果显示,网上、网下投资者弃购金额合计达6628余万元,与0.69%的中签率一道创下了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的股份全部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包销。

    而在浙商银行之后,昨日A股市场又迎来了一只巨无霸邮储银行的发行。招股书显示,截至3季度末,邮储银行的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每股净资产为5.71元。本次A股发行价为5.5元,其港股的最新股价为4.62元(人民币),A/H溢价率为1.19,相对其他A+H银行股而言,比价还算合理。但不少打新投资者在看到浙商银行的走势后,想必会萌生退意。

    邮储银行“穿鞋”发行

    有了渝农银行、浙商银行的“前车之鉴”,邮储银行为了“维稳”股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发行“保驾护航”。

    首先是,引入了战略配售机制,战略配售数量约占发行总量的40%,获配股票有不低于12个月的锁定期,且战略投资者均为愿意长期持股的投资者;其次是,网下发行安排了锁定期,70%的网下配售股份的锁定期为6个月;第三是,引入了超额配售选择权,也就是“绿鞋”机制,作为后续稳定股价的支撑手段。

    所谓“绿鞋”机制,也叫绿鞋期权,因美国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1963年发行新股率先使用而得名,是“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的俗称。

    据了解,在“绿鞋”机制下,承销商可以在股票上市之日起30天内,择机按同一发行价格,比预定规模超额发行15%的股份,一旦股票跌破发行价,可动用超额募集资金,从市场购回超额发行股份,达到支撑股价的作用。

    此次邮储银行引入的“绿鞋”机制,在A股历史上已是第4次,但却是近10年首次引入该机制的IPO项目。这意味着如果新股发行后30天之内股价跌破发行价,将对应有43亿元的“绿鞋”资金可以救场,以稳定价格,保护投资者利益。

    此前,A股市场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在新股发行时引入了“绿鞋”机制,并均在上市30天内全额执行。在“绿鞋”行使期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股价均表现良好,平均股价涨幅超过10%。

    “绿鞋”机制或许能为以后发行的新股提供一定保障,对新股上市初期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

    科创板成破发“重灾区”

    对于今年刚开板的科创板来说,“打新”成为各路资本围猎的一场狂欢。但近期这一盛宴也出现了新的变数。

    11月28日,宁波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容百科技股价报收23.28元,已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26.62元的发行价。与“跌发”相比,令人更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在IPO前参与融资的机构也被套牢。

    容百科技于2018年5月5日完成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新增股本3869.51万元。公告显示,当时阳光财险、云晖投资、自贸三期、长江创投、禾盈同晟、龙汇北银、创乾投资、梦定投资、燕园姚商等参与了这轮融资,协商确定了约88亿元的投前估值,以此确定增资价格为每股25.58元。

    谁能料想的到,容百科技上市后即遭遇大额应收账款逾期,股价一路下跌,众多原本认为稳赚的财务投资者悉数被套。

    截至11月28日,除了容百科技,久日新材、杰普特、卓越新能、昊海生科、天准科技、新光光电等6只科创板新股均已跌破发行价,而新光光电、天准科技、昊海生科等股价高于发行价也均不足2%。

    目前,科创板上市股票仅有56只,“破发”股占比达12.5%,是个不低的比例。而且,“破发”频发现象并非科创板仅有,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也是“破发”股频现。

    据统计,在今年上市的175只新股中,截至昨日,已有上述提及的9只新股以及元利科技 、宝丰能源、中国外运等“破发”。其中,渝农银行不仅“破发”还“破净”。

    显然,渝农商行的破发对A股新股生态变化具有标志性影响。与科创板市场化发行的方式不同,渝农银行采取的是传统的定价发行方式,由于是A+H同时上市,H股折价过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股走势。但其实在渝农银行、浙商银行之前,同样在主板上市的中国外运也是在上市首日即告“破发”。

    1月18日,中国外运在上交所上市,由于2003年就已在香港上市,此次发行的A股全部用以换股吸收合并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外运发展”),无募集资金。首日开盘参考价为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外运发展的发行价5.24元/股。

    然而,上市首日,中国外运股价在开盘短暂冲高后便开始从高处跌落,盘中最大跌幅一度扩大至9%,临时停牌后虽有所反弹,但最终收跌6.68%。

    虽然,破发的指标性意义对于市场化定价的科创板更为明显,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对主板新股发行定价、走势也会产生影响。随着科创板供应不断增加,以及注册制推出速度加快,未来“打新”格局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A股市场逢新必打和必炒或许会成为过去式。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股“破发”不断扩容,不仅对投资者打新的态度产生了影响,对于上市公司的新股发行定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首日破发和次日破发现象频繁出现,就会倒逼企业在发行数量和价格方面进行相应调整,这对于整个新股生态的重塑会产生积极意义。

    网下的机构投资者或大户可以说是新股发行询价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因为网上申购多以散户为主,申购数量相对较少,话语权比较有限,对发行定价及上市后表现难以产生根本性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新股上市首日、次日出现大面积破发,网下投资者风险意识才会上升,发行定价的博弈积极性才会被调动,从而使新股定价更接近市场定价。

    但从新股发行情况来看,网下的弃购率并不高。以八方股份为例,该股网下发行弃购数1.1万股,占全部发行量的比例只有0.037%。祥鑫科技、小熊电器的网下弃购数量分别只有1518股、2064股,弃购占比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市场见底?

    除“破发”股频现外,据统计,目前已有360多只A股跌破今年三季度的净资产,占A股总量十分之一。银行、能源、房地产、汽配行业是重灾区。

    “破发”“破净”频现甚至“破面值”通常被认为是市场见底的信号之一,随着市场生态巨变,这一指标还有效吗?

    上海证券认为,银行板块上市公司“破净”比例超过一半,这是因为监管通过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但短期银行负债端成本却难以下行,导致银行净息差预期收窄,同时经济低迷业也引发放贷资产质量下降忧虑。而地产、钢铁、煤炭等行业个股“破净”,与行业产能过剩、行业调控方向等密切相关。

    业内人士称,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正在展开,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指导意见”将是A股未来发展方向,新阶段的资本市场将回归本源,为有价值的实体经济和新经济提供“子弹”,对没有价值的公司将无情唾弃。未来,“破发”“破净”甚至跌破面值将成为常态,是市场分化格局下的真实写照。当然,“破净”“破发”并不全是问题公司,而其中的优质公司就有待被市场重新挖掘。

    因此,以“破发”“破净”频现甚至“破面值”判断市场见底并不科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