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瑾 乐骁立 谢斌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意味着,作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入了全新的历史起点。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迎来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规划纲要全文11处点到“宁波”、6处提到“甬”。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宁波在这一国家战略中,无疑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协同、重大基础设施联通等诸多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宁波将迎来哪些重大的发展机遇呢?我们不妨对照规划纲要作一梳理。 产业发展“排头兵” 作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并驾齐驱的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承担着打造我国发展另一增长极的重要使命。 宁波制造业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首个践行制造强国战略示范区。在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其先进制造业优势效应将被进一步激发,这也是最大的机遇所在。 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对照纲要,目前宁波正在举全市之力,积极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建设。这与纲要所列举的十大产业集群领域不谋而合。 日前,浙江省公布首批68家“雄鹰行动”企业培育名单,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引领浙江高质量发展。这份名单中,宁波企业就有14家,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宁波以创新驱动促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做大做强,涌现了一大批行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全国单项冠军企业目前达2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可见宁波作为长三角制造业的“排头兵”,所言不虚。 第二个大机遇在产业协同创新上。 纲要提出要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这对宁波来说,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机遇。 上周,东南商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东南财金在《宁波创新力长三角第六,与杭州苏州对比存在哪些短板?》一文中就提到,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宁波较之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都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在高校方面,上海、南京和苏州都高校云集;在高能级的实验室数量方面,合肥就拥有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等3个国家实验室,杭州也拥有之江实验室。而我市目前尚无一所国家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 纲要中提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这正是宁波迫切需要的资源,也有助于充分对接重大创新成果。 宁波也许短时间内,在原始创新力上不占优势,但可以利用其深厚的产业化基础,成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高地,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级,成为创新产业和应用输出地。当然宁波也要在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中争取一切有利的资源,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撑,使宁波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此外,在跨区域合作中,宁波前湾新区被重点提及。根据规划纲要,要求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 今年7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宁波前湾新区的批复》正式发布。前湾新区集湾区经济、长三角一体化、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智能经济等诸多“宠爱”于一身,承载了集聚高端要素、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城市功能的发展要求。根据规划,到2035年,这里将基本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浙江大湾区建设重要平台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执行院长陈旭钦认为,《纲要》中提及的“沪浙合作”这个关键词,无疑已为宁波前湾新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肩负的使命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