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应用的落地生根 如果说“硬核”的制造业处于航天产业链上游,那么在卫星基础设施配置完毕后,如何为各行各业赋能,则是一件大有故事可讲的下游产业。 2018年,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落户宁波江北,也是全省唯一的行业及省级数据分中心。去年12月,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也为宁波描绘了一幅航天数据应用的想象空间。 “我们的业务围绕卫星导航、通信、遥感,相当于打通卫星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浙江北斗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北斗”)副总经理徐刚说,“它在农林牧渔、气象水文、政府、企业、民生等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场景。” 徐刚举例说,宁波港是世界第一大港,要想打造“智慧港口”、在港区内部实现无人驾驶,就离不开高精度的定位,告知后台“车辆和机械设备在哪个位置”。再如,若是有人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海域、森林遇到危险,便可通过卫星通信传输发送呼救的信号。 “这就是北斗能实现的导航、通信功能。目前,GPS市场占有率很高,北斗的概念却还不够深入人心。”徐刚解释道。 更令人称道的是卫星遥感的广泛应用。去年,超强台风“利奇马”为宁波带来一场天灾。浙江北斗便与中国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展开合作,用遥感技术评估农业的受灾面积和程度,从而为理赔提供参考。 不仅如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籍光电领域专家王建宇的工作站,也在浙江北斗落户。记者在浙江北斗展示中心,看到了一台高精度的水质光谱分析仪,可以为水利部门提供重要参考。这些服务于政府部门、企业决策的应用,也是卫星产业给宁波带来的想象。 宁波如何借商业航天展翅高飞? 由此可见,宁波在航天产业的上下游,已经具备雄厚的制造实力,甚至丰富的行业应用。不过,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宁波回答。 首先,宁波制造的足迹遍布航天相关配套,但尚未形成集中而明确的航天产业集群,且涉及关键核心部件的制造并不多见。但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的项目开工、入园或签约,足以带给我们曙光。 其次,虽然有一大批长期从事航天领域研发的甬籍院士专家,以及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储备,但全国的航天领域人才,依然集中在北京、西安等地。国研东海分院认为,宁波积极引进落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等,可通过搭建专业技术培训平台,培育出源源不断的人才。宁波市中东欧国家引智工作站负责人王波认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海外高校,不失为良策。 在商业航天制造业的基础上,国研东海分院建议,下一步宁波可以围绕航天服务业做一些衍生,比如把航天文旅服务打造起来:科教VR展示、航天主题公园、航天博物馆……甚至还能以“航天IP”为抓手,推出一系列特色文创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