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2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不舍昼夜负重前行
串联起希望的“生命线”

    记者 严瑾

    “此时三江月,圆缺与君同。”21日晚上,由宁波晚报发起,满载着宁波9657名市民爱心捐赠的防护物资,整装待发送往武汉。

    承运这批货物的,正是“一人一车,五进湖北”的宁波集卡车司机蔡校。一个月以来,他驰援前线的义举,令不少市民为之动容。

    从1月28日起,一辆辆贴满“同胞们加油”字样的浙B牌照集卡车,从宁波源源不断地驶往湖北武汉、黄冈、大冶、恩施……

    正是集卡司机们,不舍昼夜地“负重前行”,串联起希望的“生命线”。今天,让我们记住这些默默奉献的“孤胆英雄”的名字——他们是,蔡校、何怀路、侯鹏、宋荣华、谭松柏、王洪涛、林周军、朱士龙……

    一人一车,五进湖北

    蔡校是湖北石首人,2004年来到北仑工作,现为宁波天易物流的一名集卡司机。大年初一,留在宁波浏览家乡疫情消息的他,一直意不能平。

    “小蔡,你做好准备,我们去湖北跑一圈!”这时,公司总经理郑时杰的一个电话,让他立马打起精神收拾行李。

    当天晚上,宁波市物流协会发出支援武汉的倡议书,里面“有力出力”这四个字,也写进了蔡校的心坎。

    两天后,他接到通知,协会对接了一批安徽滁州工厂的消毒液,让他出发将其送往湖北。为控制前往重点地区的人数,降低风险,每辆车只配一位驾驶员。

    “我倍感荣幸,终于踏上了抗疫征程!”1月28日,蔡校和两名同事,一行三辆集装箱车带着使命从北仑出发,次日凌晨便抵达安徽滁州。

    看着消毒水被一箱箱拉到停车场,想着很快就能送到武汉,蔡校的心情不禁激动而复杂。然而,这场700公里的征程,行进得并不顺利——

    先是一位同行司机突然说“不拉了”,怎么做思想工作也劝不回头。好不容易,公司派来的后备司机顶上了,可刚上高速,车子又突然气压报警。

    排查一圈才发现手刹的气管口破了。蔡校试着用笔筒接气管口,反复试了2个小时,终于让气压稳了下来。他擦了擦额上的冷汗,这时疲惫的身躯,似乎扛不住寒冷的冬夜:全身的肌肉开始疼痛,人都直不起腰来。他赶紧停车休息,眯了3个小时终于清醒,“我跟自己说,兄弟,可以出发了!”

    1月30日,蔡校进入湖北境内,这片本该熟悉的土地却有些陌生:街道店铺关门,马路空无一人,“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安静”。

    “中午到了武汉国药仓库的接收点,紧张的装卸早已开始,这些工人跟我们一样,并不会因为害怕疫情而退缩。正巧我看到一辆农用车也加入了提货,一下子被感动了:武汉在动用一切力量与病魔抗战啊!”

    卸完货,他连夜返回滁州,为的是尽快再送一批消毒水到湖北大冶。再然后,从大冶返回滁州,又从滁州去恩施,从恩施到仙桃……

    2月6日自仙桃回北仑,在车上隔离两天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往襄阳和仙桃。

    2月14日,他再次踏上征途,驱车1100多公里,将医用物资运送武汉的东西湖区……

    近一个月来,他驱车行程长达近2万公里。这一路上,没有熟食,饿了只能吃方便面和八宝粥;半夜气温低了,车上只有一床薄被子,有时会冷得腿抽筋。

    蔡校说,出门那天他没想到会在车上待这么久,一条裤子穿着一直没换。有时,累了闻着泡面放久的味道,竟也不觉得困了。

    “印象最深的是恩施那趟,1300多公里,还有200公里山路,彻底把我累坏了。还好我在路上接到电话,对方问,师傅,你什么时候可以到,我们要得很着急,大家都在等你。突然一下,我的力气全上来了,告诉自己咬咬牙就到了。”

    蔡校说,他不是没害怕过,路过黄冈那天,刷手机看到当地病例超过1000人,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好在,一路上他全程穿戴公司配备的口罩、防护服,也一直在开窗通风、尽量不与人接触,以做好自我保护。

    “疫情不退,我不愿意下车,我们集卡人在用行动证明,非常时期,只要一句话,我们就责无旁贷地出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