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全国热门迁入地前十 对比2月21日各城市内部出行指数不难发现,在全国各城市中,目前城内出行指数恢复程度最高的是青岛,其次为昆明。而宁波已跻身前三,并超过了杭州、苏州、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城市。 如果从春节假期结束的2月3日算起,截至2月21日,各城市“城内出行指数”恢复速度来看,共有5个城市出行强度指数翻了一倍,其中东莞和宁波的表现尤为出色,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紧随其后的依次是杭州、苏州、深圳。 宁波城市出行指数活跃,或许与其率先迎来“返工大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从百度数据来看,2月21日,宁波在全国热门迁入地中排在第10位,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东莞、苏州、杭州、成都;而在一个月前的“春运潮”中,宁波在全国热门迁出地中仅排行第16位,更是低于西安、重庆、郑州等城市。 从2月10日成立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到2月17日,进一步加快复工复产并调整简化企业复工流程,宁波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不断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 宁波“快进”的底气,在于一系列高效有力的公共治理政策配套。除了层层压实防控责任,采取了周密的防控措施,宁波全域一码通等运用大数据辅助防疫排查、政府买单助企业返程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各部门为产业链上下游复工的协调等都加快了企业复工复产的步伐。 省内迁入比过低值得重视 波点赞时,也不能忽视省内迁入比例过低所折射出的不足—— 赴甬务工的人员,仍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而排行靠前的迁入城市里,鲜有长三角“新一线”城市的踪迹。这固然体现了宁波以制造业见长的底色,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宁波所能集聚的高端要素资源有待提升,仍需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同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最大的两个人口迁入城市,恰是广东省内的一线城市——深圳、广州。这或许与东莞坐拥不少世界500强企业制造基地的定位相关,却也说明其与珠三角龙头城市有更多的人员往来、资源互通。 目前各地纷纷开出“引才大单”。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强与“圈内”朋友互联互通,宁波未来仍有许多值得期待和想象的空间! 从百度“热门迁入地”大数据,不难看出宁波返城大军背后的“硬核”之处—— 2月21日,迁入宁波的人员来源地前3大省份,分别为安徽(26%)、浙江(17%)、河南(12%),主要来源城市为安徽阜阳、河南商丘、浙江台州、安徽亳州、江西上饶。 宁波是所有“新一线”城市中,唯一出现省内的人员迁入数量排名少于外省的城市! 数据显示,在以沈阳、青岛、郑州为代表的北方城市,和以成都、西安为代表的西部重镇中,当日70%以上的人口迁入皆是省内流动;而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大城市,承接外省人口输入的规模要更大一些,而宁波更是其中之最。 这就意味着,宁波要想率先复工,实则面临更高的难度系数,必须拿出比其他城市更强的动员能力。当山东企业“点对点包车”在全省范围内接人返工时,宁波便使出了“包专机、包专列”的杀手锏。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在“硬核复工”中交了高分答卷。 不过,当我们在为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