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亚佩:与文创企业同心战疫

    记者 崔凌琳

    三月的阳光释放着催人奋进的温度。尽管演艺停滞、影院关闭、节庆活动毫无悬念地因为新冠疫情的到来被按下了暂停键,但宁波民和文化产业园董事长张亚佩依然没有停止奔忙,她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与园区企业共度难关,相互守望……

    拍摄计划不得不停滞

    依托现有的影视产业集聚优势,2019年伊始,我市就吹响了“打造影视之城,争创世界电影之都”的号角。宁波民和文化产业园聚集了影视公司、剧本创作、特效、发行公司、院线以及视频网站等在内千余家文创类企业的,形成了一条从原著创作到影片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的影视全产业链。截止2019年底,《执行利剑》《红星照耀中国》《我和我的儿女们》等26部精品力作陆续脱颖而出。

    张亚佩告诉记者,“2020年,原本是宁波打造‘影视之都’的关键之年,民和文化产业园又是影视产业集聚的重要基地,园区内不少影视公司制片人,工作室的计划被全盘打乱,正在拍摄的剧组在疫情管控期间都处于停工状态,原计划在年初开机都等待复工指令。

    据悉,原定于2月份开机的《再活一次》、《平凡英雄》等,及已经处于开机阶段的《大江大河2》等剧组,眼下都已停滞,能否早日复工已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和发行好坏。

    推出“五大暖企支持”

    事实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影视行业都遭遇着刺骨的寒冷。早在疫情到来之初,张亚佩就已清醒地意识到,“以影视相关企业为首的文创企业,今年肯定是压力最大的一年,也会是最苦的一年!”

    “无论是影视出品公司,还是影视制作企业,文创企业原本就是轻资产企业,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又都是现金流并不充裕的中小微企业,失去了春节红利,甚至至今仍面临着业务量吃不饱,人员工资及固定开支又不能压缩的两难困境,企业生存压力可想而知,而园区和企业唇齿相依。”她知道,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渡过这场“寒冬”。

    来到民和文化产业园时,张亚佩还在与她的团队商议各种对策。她说,“企业复工复产期间,我们一方面,要疏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揽子扶持政策,就如何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为企业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要协助高新区相关职能部门,提早兑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做好结算工作,为园区内的中小微文旅、文创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据悉,早在我市出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八条政策意见》之时,宁波文旅金融服务中心联合各金融服务机构、宁波市文创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民和担保有限公司以及宁波民和文化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及时推出服务文旅企业“五大暖企支持”,给出了利率减免、担保费率减免以及免费代理记账、免费全程代办等实实在在的优惠,让全市3万余家中小微文创企业倍感温暖。

    截止目前,宁波凤谊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提出了线上融资申请,其中,宁波高新区胧珺文化传媒工作时、高新区曙乐文化传媒等企业均已获得贷款,并享受到了免息3个月的优惠。

    此外,为了降低园区入租企业及商铺的经营压力,民和文化产业园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了租金的减免。

    倒逼文化产业转型

    忙碌的同时,张亚佩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有关未来的问题。

    “疫情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这些变化,对文创产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张亚佩说。

    电影产业的线上与线下的激烈交锋;教育从线下向线上加速跃迁;博物馆、美术馆、景区相继关停后,线上的展览展示、讲座、娱乐、景区、旅游等体验项目大放异彩……这种种,无时无刻都在触动张亚佩原本包容的,充满激情的心。

    她表示,“事实上,若换个角度看,疫情对于影视产业或许又是一次深层次的洗牌,疫情过后,电影从内容到拍摄到制作的门槛必然提高,这有利于我们推出更多低成本、高质量的作品,对推动宁波影视产业价值链拓展从低端向高端转变更多的也是正面效应。同样的,疫情影响放大了文化产业人力成本高、运营管理难度高以及对实体资源依赖强的结构性弊端,给网络视频、直播、游戏等产业带来利好,也倒逼着文化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互动化和高技术化方向转型的速度。”

    “疫情给我们文创企业带来了很大挫折,但相信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改变,春天已经不远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