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额超越广州 居全国第五位 2019年,在“双万亿”行动引领下,宁波开放型经济同样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全市实现自营进出口额9170.3亿元,跑出6.9%的逆势增长,且占全国的比重为3.46%,比上年提高了0.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超越广州,位居全国第五。 尽管因美国市场的下滑,2019年宁波外贸的增速较前两年有所放缓,但大浪淘沙,更能彰显提质的本色。据市商务局统计,2019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0.1%,占全市8.9%。一批在产业链上下游掌握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如舜宇光学、江丰电子,更在外贸排行中独占鳌头。 同时,东南财金记者注意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宁波市的出口依存度,已由85.7%降低至2019年的49.8%。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宁波经济抵御风浪的能力已经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林承亮教授认为,出口依存度的下降,是市场调整的结果,由原先的国外市场导向,转变为国内市场导向,而这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尤其在电商崛起的背景下,出口转内销面临更大的机遇。 “过去,中国消费者使用的日用品有不少是国外的品牌,而如今电商带来的众创模式,能让消费者更大程度地参与企业的产品创新,小米和华为都在做类似的事。现在的消费者,需要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化的开发,反而让一些懂市场需求的小众品牌,通过网红带货等模式兴起,这就是企业的机会。”林承亮说。 我们欣喜地看到,2019年全市完成网络零售额1934.5亿元,同比增长20.1%。“双11”期间宁波太平鸟、GXG、奥克斯等本土品牌的亮眼战报,正是深耕国内庞大消费市场的成果。 此外,按照外贸“225”双万亿行动的框架,2019年宁波在跨境电商、服务贸易这两块的表现相当突出。其中,跨境电商创下1282.0亿元、增长17.2%的佳绩,成为贸易摩擦下规避部分风险的增量;而服务贸易则实现进出口额951.9亿元,同比增长14.7%。 长期以来,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均以货物贸易见长,而涉及软件信息等服务外包,以及动漫游戏等文化出口的“服务贸易”则有待提升。但长远来看,宁波要想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势必要在金融、法务、设计等生态圈,全面实现国际接轨。 在林承亮教授看来,下一步,宁波更要抢占服务贸易进口的先发优势,并吸引更多高端服务业的外资。近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来宁波落户,就是很好的案例。而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方案的发布,也在这方面带来了想象空间。 “未来的宁波乃至中国,将不单单是个世界工厂,或是采购基地。要想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配套的服务业作为支撑。宁波应抓住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打造开放型经济服务业的极致高地。”林承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服务业异军突起,全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为49.1%,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并超过第二产业占比。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研究员管如镜表示,理论上,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就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其显著特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力从生产为主向消费为主转变,从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她说:“2018年,宁波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2019年进一步提高达到2.1万美元,服务业理应成为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也是宁波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 新增常住人口34万! 青年人才生态进一步优化 人口规模,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截至到2019年年末,宁波全市拥有户籍人口608.5万人,常住人口为854.2万人。去年全年新增常住人口34万,增幅进一步扩大。 根据各城市统计局已公开披露的数据,记者整理了全国部分重点城市的2019年新增常住人口,宁波可以排到第四位,仅次于杭州(55.4万)、深圳(41.22万)和广州(40.15万)。 由此可见,北上广深已不再是人才的唯一选择,尤其是北京、上海在人口疏解的政策背景下,出现了人口规模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趋势。而在宁波的新增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只有5.5万,占全市的16.2%,这意味着新增部分主要来自外来流动人口。 “北京、上海户籍政策的收紧、其他新一线城市户籍限制的放宽,以及医疗水平、教育资源、交通设施等因素,令更多人把目光从北上广深转向了新一线城市。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选择,正在慢慢转变。”胡拓告诉记者。 那么,为什么大量的人口会向宁波聚集? 去年,李小姐应聘到慈溪正大食品研发公司,2天后她就把户口从新疆迁入慈溪。 “选择落户宁波,主要还是因为这里工作机会好。宁波这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实体经济基础雄厚,新业态迅速崛起,我很看好这座城市的未来。当然,我没想到的是,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落户手续。”李小姐说。 正如李小姐所说的那样,作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宁波拥有成熟且富有扩张潜力的产业基础,成为全国制造业人才聚集高地,正源源不断地创造着就业机会。 数据也给出了印证。分地区看,海曙、江北、北仑、镇海、鄞州、余姚、慈溪的新增常住人口明显,特别是鄞州和慈溪,分别新增了8.7万人和7.6万人。上述地区无一不是宁波制造业发展重地。 当然,除了产业基础,选择一座城市,同样离不开政策的引导。记者从市人才办了解到,去年宁波全市新引进大学生13.7万人,同比增长65.2%,增幅远高于常住人口增幅,不难看出青年人才对人口流入的支撑较为明显,也说明了宁波在人才工作上的实际效果。 在2019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宁波发布了“实施青年友好城建设十大举措”,并推出大学生安居补贴、青年人才落户新政、顶尖人才支持、海外人才服务23项政策,从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和发展人才等方面,不断优化这座城市的青年人才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常住人口的逐年递增并不能代表这个城市的真正能级,还要看另一项指标——城镇化率。 2019年宁波的城镇化率为73.6%,虽然远高于全国60.60%的水平,但和深圳的99.74%,广州的86.46%,甚至省内杭州的78.5%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75-80%,城市化进程才进入尾声。 “近年来,虽然宁波通过新城新区为重点的增量式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但与南京、杭州等其他长三角都市圈相比,宁波仍存在短板,突出表现在集聚度不够,城区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创新密度不高,这主要和宁波一直以来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关。今后,宁波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胡拓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