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 企业法人单位 |
宁波的二、三产业“家底”究竟如何?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新的经济增长极?近日,宁波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出炉,这些答案也水落石出! 经济普查,是国家为全面掌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对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的所有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的全面调查,每5年进行一次。除2004年首次经济普查外,之后逢3和逢8年份为经济普查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近27万个,法人单位资产接近12万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了78.5%和105%。私营企业达246625个,占全部企业的92%,比2013年末增长了85%。 公报显示,过去5年,我市在供给侧改革、新动能培育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并迸发出蓬勃的生机。 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对于宁波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正式跻身全国城市“万亿俱乐部”。 统计数据显示,在供给侧改革引领下,宁波工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企业户数、资产总量稳步增长;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2018年末,我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8.9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21.1%;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813.6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1.5%;而从业人员236.0万人,比2013年末下降5.2%。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传统制造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2018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665个,比2013年末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8.9%,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 从单位数量来看,2018年末我市从事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达18.8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1倍,超出第二产业单位数8.9万个;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法人单位的65.6%,比2013年末提高1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95.8万人,增加42.4万人,增长27.6%,所占比重比2013年末提高7.6个百分点。 2018年末,我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2万亿元,在二、三产业中占比为77.9%,高出二产5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3.2万亿元,在二、三产业中占比为58.3%,高出二产16.6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看,金融业的法人单位达到9475个,较2013年增长了689%,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达到6601家,比2013年增长了207%。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引领下,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兴起,至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达到8458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