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买家的日子 也并不好过 在订单延期和取消的背后,是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态势,对海外经贸活动带来的巨大冲击。尤其在欧美国家,大量品牌商城、百货门店的关停,不仅让当地消费者重现了中国2月“居家隔离”的场景,还为海外买家的经营按下了“暂停键”——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英国知名服饰零售商Primark已于3月22日关闭全国所有门店,而伦敦最大的百货商城John Lewis的50家门店也宣告关停。美国的梅西百货(Macy’s),则因疫情带来的沉重打击,被迫关闭全国775家门店,甚至将遣散近13万名员工。 对宁波外贸人来说,首当其冲的,便是非生活必需品销量的“断崖式”下滑。李木所生产的灯具有一大块正好是食品照明,而疫情发生后“国外商超增加了食品区域,面包店也有所增加”,反倒让他接到了一些新订单。但是,他们的奢侈品商业照明产品,“几乎是零订单”。 更何况,疫情下欧美的工程项目也发生停摆。李木说,现在已经有近30%的客户陆续表达了推延交付的要求,恰是因为即便发了货,也“没有照明灯具的安装工人”。这让他觉得,日后难保不会因为不可抗力而遭遇订单取消。 更严峻的考验是,一旦海外买家的经营情况发生困难,部分外贸人也将遭遇难以收回账款的风险。最近,林先生就碰到了这样一桩揪心事—— 一位合作十余年的老客户,在美国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做电视购物。去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客户为了在12月15日加征关税前赶货,把所有出货计划都往前挪。这既花费了大笔资金,还导致大量库存积压。万万没想到,本以为可观的销量,却因疫情而变得雪上加霜。 “我们一直催他付款,但疫情一来,仓库里的囤货清不掉,他们的资金链就断了。客户告诉我,他还年轻,还想继续做生意,肯定愿意把钱向供应商付清。然而,原先我们每周都能收到他们5-6万美元的汇款,最近也因为疫情形势严峻而停滞了。” 所幸的是,林先生长期与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合作,通过疫情期间快速理赔的“绿色通道”,在4月就收到了价值1200余万元的赔款。这一笔赔付,着实帮林先生盘活了流动资金,并顺利挽回了不少损失。 研发更多 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疫情牵动着全球的供应链,也揪着每个外贸人的心。“我每天几乎都是1点以后睡觉,就为了看美国和欧洲的新闻,以此来判断公司下一步该怎么走。”就这样,日复一日,担心疫情继续蔓延和期盼疫情早日结束,在李木的心上碾出两道“车辙”。 “现在我们熬过了艰难的春天,还要思考如何度过夏天、秋天和冬天。”李木说,“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把风险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准备做得更完备一些,才能等来下一个春天。 李木说,公司目前当务之急是,要保障海外子公司的销售优势。坚持联络好、服务好客户,比如为客户介绍中国防疫经历,捐助口罩等防疫物资,给予他们必要的人道关怀和帮助,告诉他们国内疫情已基本被控制,可放心继续合作。在业务交流方面,也会以未来需求为导向,和客户一起讨论和分享新产品的思路与研发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依旧不能对研发有丝毫的放松,我们正在集中研发力量,加快产品的创新。”李木说,公司的自主研发项目创造了超过7成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客户定制项目。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一直在进行智能装配线改造,目前一条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效率足足是人工流水线的近5倍。 李木说,同时公司也在修炼内功上下功夫,包括对内部的制度、流程等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同时,他相信疫情会加速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所以他们已经开始在东欧建设OEM基地的努力,打算在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供应链后,建立自己的工厂。 最近的半个月,林先生忙起了防疫物资对接。在公司的办公楼下,一辆UPS国际快递车正整装待发,等待着小批量的民用口罩以包裹形式,搭上支援欧美客户的旅途。而公司的小伙伴们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研究“FFP2、N95”等标准的认定: “2月底的时候,我们问美国客户要不要寄口罩,他们当时说不用;没想到现在口罩也成了他们的刚需。非常时期,我们也在靠防疫产品补一点出货量的缺口,估计4月的出货量会更大。” 与此同时,林先生也在考虑通过天猫旗舰店等内销渠道,实现“多条腿走路”。目前,公司的现金流足够撑得住一年。他相信等待疫情结束,总会迎来海外销量反弹的那一天。李木同样相信,疫情早晚会得到控制,而成功终将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现在疫情给了我们时间,我们更要花大精力去研发更多自己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沉下心去解决平时来不及解决研发问题。”李木说,“相信经济复苏后,我们能够凭借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赢得客户的青睐,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应受访对象要求,李木、林先生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