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乐骁立 2019年是宁波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从刚刚结束的宁波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简称报告)看,2020年,宁波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顶住疫情所带来的各方面压力,实现GDP增长6.5%的预定目标。首要工作还是要“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进一步做强做大产业链。 A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企业仍然坚定地朝着“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进。 拓普集团在减震器与内饰功能件的基础上,延伸到底盘系统与汽车电子两大业务板块,为客户提供系统级、模块化的产品与服务,在一季度顶住巨大下行压力,实现了1.1亿元的净利润。 均胜集团在智能化方面加大投入,4月1日与微软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汽车产业云应用、智能语音、现代协同办公、研发体系完善等领域加强合作,全力助推均胜电子的全球化部署和数字化转型。同时,均胜也抢抓电动化和新基建的风口,联手本地电力企业新胜中压电器有限公司,准备在充电站、充电桩产品配套以及新一代充电网络建设等开展合作。 “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轻量化势在必行,我们以往主要研发生产钢制压铸模具,如今我们投入大量研发力量,钻研铝合金压铸模具,疫情造成的暂时搁浅,也给了我们一次修炼内功的机会。我们要着手进行多方面提升,向精益管理要效益,向技术研发要发展,厚积薄发等待春天。”全国最大的汽车金属零部件压铸模具企业臻至模具的负责人刘瑾表示。 从制造业产业培育提升方面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提出了两项重要举措——“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前者是夯实产业基础,后者是打造新动能、新引擎。 在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方面,首先是深入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绿色石化、汽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今年,绿色石化产业面临空前的原材料价格下行压力,但申毅量化投资基金负责人申毅指出,油价的大幅下跌对石化行业并不是一个坏消息,只要石化企业能锁定较低的油价,就能获得相当低廉的成本,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只是产值相对而言会有所下降。 去年,宁波绿色石化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取得了提质增效的显著效果。在浙江省3月15日发布的亩均效益领跑者20强中,宁波万华和镇海炼化双双上榜,其中镇海炼化2019年亩均工业增加值达到35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42万元,每单位排放的增加值高达1512万元。而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依靠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提高单位货值,其研发的MDI(生态胶粘剂)生产装备和工艺,投产短短一年就使万华在全球MDI行业的份额接近30%。2019年万华宁波亩均税收达236万元,亩均增加值533万元,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3%,领跑全省的绿色石化企业。 汽车制造业今年也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但宁波汽车 B 工业投资双管齐下 今年工业投资的目标是增长10%,2019年宁波工业投资增速是10.5%。今年要在一季度负增长的情况下完成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稳增长主要举措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项目投资,一方面是技改投资。引进大项目、大平台是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smart总部落户、华为鲲鹏产业园开园到毕马威项目落地都显示出了宁波加快重大项目落地的决心。 最近印发的《2020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显示,今年计划安排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385个,总投资89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34.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达110个,占比接近30%,主要领域集中在“246”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技改投资则是内部挖潜,我市今年的技改将主要聚焦智能化改造,新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0个,新增工业机器人2800台。 智能化改造已成为我市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市已有799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8815个,其中5770个已竣工。已竣工的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3.7%,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7%。 近日我市印发了《宁波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技术大改造行动计划(2020-2022)》,到2022年,新增工业机器人10000台以上;行业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行业骨干企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达到60%以上;新建100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100家以上;创建10家数字化示范园区;打造10个以上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0个以上市级优秀智能制造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工业软件(包含嵌入式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智能制造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集群产值达到1200亿元;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