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2

    打造长三角科创策源地

    与在一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上做科创文章不同的是,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区划范围内,涉及了鄞州、江北、镇海、北仑等县市区和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功能区,这些大多都是建成区,也成为大走廊建设的难点和痛点所在。

    甬江科创大走廊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对这个区域了解的深入,我们还是欣喜地发现,这里是宁波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区域,包含南北两个高教园区、1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了50%以上的‘3315’人才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3左右的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

    从去年5月份至今,他们就是在持续地排摸潜力用地的过程中,让可开发的特色园区的点位越来越明确,也是在不断地与片区所在行政区域一同谋划、一同探讨的过程中,让这个特色园区的片区规划逐渐变得清晰,力求谋划的特色园区能够达到“功能定位好、产业发展好、人才集聚好、配套建设好”的四好发展要求。

    排摸下来的现实情况是,各个片区、各类园区仍存在着产业发展同质化的问题,与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也同时存在。如何既为宁波产业升级提供动能,又实现不同片区的错位发展?

    “为此,我们深入分析了每一个片区所在行政区域现有的产业特点、现实基础和发展意向,准备通过制订实施靶向政策,定向扶持,引导各区块科学谋划科创产业布局,构建互补互促、共生共赢的产业发展生态。比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周围,就重点布局新材料相关的产业。”

    同时,甬江科创大走廊指挥部制定了“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的实施方案”。目前已经形成初稿并征求了专家意见。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下一步的3个重点发展方向:智能科技、先进材料、生物科技,强调通过建设甬江实验室、研究院集聚区等重大科研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形成具有宁波特色、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方案不仅从实施层面提出了一整套框架性的建议,还针对规划中的每一个具体块面都设计了支撑结构、实施路径,明确了一系列的发展指标,比如大走廊范围内有不少大院大所,我们就专门研究了如何对接大走廊的研究院聚集区,优化研究院所的空间布局,并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与研究院所和所在区县(市)一一对应,列出了具体的研究院集聚区建设任务。”

    不仅如此,在大走廊范围内引进高水平院所时,还考虑从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这一角度出发,把下一步大走廊要具体联系对接哪些“国家队”、如何进一步扩大科创“朋友圈”,都列出了相应的名单、给出了具体的方向。

    2020年,甬江科创大走廊重点项目库已经敲定,涉及重点项目82个、重点平台9个,总投资2107亿元。其中,文创港核心区启动地块(二期)项目、浙江创新中心二期项目,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项目、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和创新中心项目等成为重中之重。

    3

    建设“功能区经济”

    这次两会期间,科技创新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他们的提案议案中频频提及“甬江科创大走廊”和“甬江实验室”的相关字眼,也表达了他们对于宁波这一科创策源地的期许和思考。

    由于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主体众多、类型多元,涉及多个区县(市)和功能区。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认为,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必须跨越行政区划壁垒,打破“行政区经济”,建设“功能区经济”。

    为此,他建议在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中明确破除行政壁垒的具体举措,增加建立开发联同、招商联动、税收分成、跨区科技成果转化补偿等多主体协同发展和利益共享机制的相关内容。

    宁波市人大代表、镇海区庄市街道党工委书记金燕也提到,甬江实验室和研究院集聚区的建设运营模式亟待确定。“建议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高效的开发建设体系。由平台公司自主决策、自主经营,从而增强平台公司对科创资源的可控性。同时提前考虑甬江实验室和研究院集聚区的后续运营管理模式。”金燕表示。

    宁波市政协委员、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行长张清河则建议成立全市科创发展基金,引入金融活水来进一步助力甬江科创大走廊。

    “设立科创基金,一是要注重市区两级联动,才能汇集总量,形成一定的支持度;二是要注意资本与技术的联动,要积极构建与国家级科研平台的联动体系,形成地方出资本、科研平台出技术与人才的架构,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科技基地;三是要注重基金与产业的联动,首先要做好产业规划,大走廊应当明确重点产业,不能面面俱到、样样都要,这样很难形成比较优势,也很难让基金发挥市场化的效应。”张清河说。

    对内破除体制机制激发宁波“造血”的活力,对外则要扩大开放,让宁波与其他兄弟城市形成区域间高效协同、互利共赢、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创新格局。对此,农工党界别委员吴道涛建议,甬江科创大走廊要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上海科创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G60科创走廊等重大创新平台规划的衔接等。

    “希望相互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科技经济基础数据等信息资源,形成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吴道涛说。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依赖于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依赖于科技与产业联动发展。在吴道涛看来,宁波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与长三角区域相关城市形成以产业分工为基础的创新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联动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