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心怡 通讯员 王虎羽 林雪蕾 2020年宁波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今年的科技创新划下了重点,具体目标有这些—— 高能级平台方面,围绕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力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启动建设甬江实验室,争创浙江省实验室,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发展,高水平建设浙江创新中心和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创新创业方面,深入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力度,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培育科创板上市储备企业15家; 成果转化方面,全年技术交易额达到220亿元,推动400个以上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 人才方面,升级完善“3315系列计划”,新设海鸥人才专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400个。 宁波的路径很清晰,就是要通过一个个高能级平台,激发城市创业创新的活力,进而吸引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的加速汇集。其中,首要解决的便是甬江科创大走廊这一标志性大平台如何建设的问题。 1 谋划高能级科创平台 事实上,这条路径早已有迹可循,也是绝大多数城市提高创新浓度所选择的。 在杭州,之江实验室被称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灵魂,是浙江省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重大平台。依托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的科研力量,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差不多同一时间,广东省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启动了广东省首批4家实验室建设,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落户深圳,命名为“鹏城实验室”。 如今,这里已设立了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量子计算等7个研究中心,拥有院士工作室16个。自鹏城云脑建设运行以来,平均每天运行500多个科研任务,支撑450多名科研人员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是提升核心科学技术带来的原始创新能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首次形成了指导设施发展的国家路线图,目前在建和运行的重大科技设施数量接近55个,其中北京大约有20个、上海6个,与宁波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中,合肥4个、东莞2个、南京1个、杭州1个、厦门1个。 深圳有鹏城实验室,杭州有之江实验室。那么,宁波有什么?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黄晁认为,城市发展协同创新除政策、项目外,“硬核”条件建设也很重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集聚科技资源,为科技人才提供高效科研环境,推动产业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再不抢抓,以后机会越来越少。宁波作为GDP已经排名全国前12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规划中应考虑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一目标。” 也正因此,甬江科创大走廊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 要》明确指出“将长三角打造为全国重要创新策源地”;去年浙江省两会首次将“培育甬江科创大走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推进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打造甬江科创大走廊,布局建设甬江实验室”。 作为宁波提升整体科创能级的关键性全局平台,甬江科创大走廊无疑承担着建设长三角地区引领性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任务,建设甬江实验室是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既符合省级发展战略,又是甬江科创大走廊做实做强、做出影响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