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全球甬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芳:
从3千元创业资金起步
打拼30年做到“亚洲第一”

■人物名片

姓名:周芳

职务:甬商总会理事、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易中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爱好:书法、写作、国学

    记者 薛智谊

    核心提示

    初夏时节,东钱湖泛着一种让人心怡的浅碧绿色。湖边山上百花盛开,散发沁人心脾的幽香。

    易中禾仙草园坐落在美丽的东钱湖畔。“这儿是一个天然的磁场,能让人安静下来。”周芳有点陶醉地说,“中国的发展很快,机会太多了,难免让人急躁。但这片土地能让我静心。做企业,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谈笑间,这位“新芝生物”、“易中禾”两家企业的女掌门流露出对家乡、对事业的热爱。

    易中禾仙草园是周芳的第二次创业,她的创业故事,要从31年前开始说起——

    

    01  创业

    从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起步

    1988年,周芳担任了宁波华侨精密仪器厂技术科长,正盘算着如何大展拳脚,没想到当头一棒——第二年,企业就倒闭了。这不仅意味着事业蓝图无法细细描绘,也意味着工作没有了着落——年轻的生命之舟,刚刚进入港湾,又被一阵风刮进了茫茫大海。

    退无可退。正想着再去找工作的周芳得知了宁波市政府出台的一项新政策,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研院所。

    创办科研院所,我行吗?周芳有过疑惑,但这时也由不得她了,不行也得行,她只能硬着头皮上。机械专业出身的她对生物技术特别感兴趣,发现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仪器大部分依赖进口。如果能创办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出能替代进口的生命科学仪器,企业和个人或许会有一线生机。

    想好了就干。明确主攻方向后,周芳带着手中仅有的3000元钱,借用了18平方米的房子和部分测试仪器设备,带领3-5人的研发团队开始了艰苦奋斗的历程,毅然走上了生物技术仪器的研制、生产之路,于1989年创办了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

    刚起步时,由于缺乏科研经费、科研设备和科技力量,周芳不得不采取了“借鸡生蛋”的办法,借海洋局的实验室和技术力量。她每天起早贪黑,每天平均只睡6小时。她从解剖国外的产品入手,借来了一套西德的电动玻璃匀浆机,专程到河北医学科学院请教专家,并借用该学院先进的科研设备,进行细致的研究。

    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不断改进,终于研制成功了国产的电动玻璃匀浆机,并于1991年获得国家专利。后来又短时间内成功研发了新芝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等系列产品,得到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认可。

    

    02  求新

    失败与艰辛铸就成功

    创业艰难百战多。一路走来,什么苦没吃过!周芳至今清楚地记得1990年那个冬夜:工作到深夜的她,晚上11点多从企业实验室骑自行车回家,一个人迎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骑着。突然,周芳遇到很大的颠簸,她一下子就惊醒了,一想,自己还骑着车呢。原来,她累得在车上睡着了,直到车子骑到海曙区华美医院门口时遇到了个小坑。

    还有一次配合公安部刑事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工作,周芳一走进实验室就闻到浓烈冲鼻的福尔马林味道,看着摆在实验台上的各种人体组织器官,她当场就想呕吐,但还是坚持做完了实验。随后连续几天,她的脑子里总是浮现那些血淋淋的器官组织,一直有想吐的感觉。

    创业中,周芳也历经失败。1994年,研究所开发成功多功能电话遥控器,获得国家专利。但由于产品太超前,一直打不开销路,不得不停止生产。她从中得到一个教训:民营科研院所不是很适合搞民用产品,因为民用产品搞出特色比较难。于是,不求规模求特色成了周芳领导新芝科器走向成功的一件法宝。

    回想起那些艰苦的岁月,周芳说:“吃苦最多的时候,也是收获最多的时候,新产品的开发成功、家人的支持,使我更加坚信生物技术研究设备只能依靠进口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