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 结构性存款数量骤减

保本的路子越走越窄?

    现象2

    结构性产品

    收益与发行规模双降

    近期,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持续走低。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第一周(6月1日-6月7日)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27%,环比前一周大幅下降28BP,且过去几周连续下跌,自4月中下旬以来跌幅已经达到81BP。

    与今年初形成对比的是,年初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结构性存款实际收益率可接近4%,但近几个月持续下跌,多家银行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下调至3.5%左右甚至更低。

    之前多家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多在5%、6%以上,进入6月份以来,国有大行大幅下调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全部下调至4%以下。

    记者还注意到,多家银行结构性存款过去都是双层收益结构,比如1.5%或6%,本月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很多都是三层收益结构,比如1.55%或3.55%或3.75%,以及区间累计收益结构,比如1.3%~3.95%。

    “从去年底开始,监管部门就加强了指导,为此近段时间,总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产品设计进行了调整。”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有关工作人员解释,此前将浮动收益率的波动区间设计较窄,以此来“保证”投资者收益率,但现在这样的产品越来越少,目前更多的是设置三档收益率或者宽幅收益区间。

    而在产品发行中,记者也发现近期已有银行发行明显降温。

    例如结构性存款发行量比较大的招商银行,之前每月发行数在80~140只之间,大部分产品挂钩黄金价格,少部分产品挂钩指数。但是近期该行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大幅减少,6月第一周仅发行了8只结构性存款。6月12日记者登录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上仅有一款预售产品。

    同样,本月民生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数量骤减,6月11日,手机银行APP显示在售结构性存款仅为2只。

    另外,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结构性存款的销售文件中要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在投资冷静期内投资者有权解除已签订的销售文件,银行要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投资款项。由于《通知》设置了12个月的过渡期,也就是说从2020年10月起,投资冷静期的规定将正式实施。

    据悉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销售文件中已经增设了“投资冷静期”。不过每家银行对投资冷静期的规定不同,有的银行是规定募集期最后一日为投资冷静期,有的银行则规定自购买到产品起息之前均为投资冷静期。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表示,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范围涉及衍生品交易,相对普通存款具有更高的风险,但很多投资者理财知识不足,存在把结构性存款当成普通存款的现象。投资冷静期的引入,给客户预留出了更多的考虑时间,允许其在投资冷静期内取消交易,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结构性存款成套利工具

    引起监管关注

    “从去年底开始,结构性存款就受到监管的重点关注,近段时间监管要求银行上报数据的频率不低,经常会做调研。”宁波某银行管理层人士向记者透露。

    本周,有媒体报道北京地区多家股份行已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在今年年底前,逐步压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

    “央行释放流动性为的是能够支持实体经济,但也要谨防不法者资金空转套利,近期监管部门加强关注,或许与此相关。”上述银行人士表示,结构性存款成为套利工具,就意味着资金还在金融机构内部“打转”,并没有直达实体经济,与监管的初衷南辕北辙。

    事实上,结构性存款近年来也屡遭监管重拳出击。在近一年的时间,银保监会和央行先后发文规范结构性存款。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去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要严格区分结构性存款与其他存款、不得发行收益与实际承担风险不相匹配的结构性存款。

    记者也注意到,近两个月以来,银保监会针对银行结构性存款套利行为开出三张罚单,中信银行舟山分行和光大银行苏州分行就因为将贷款转为结构性存款分别被罚款80万元和50万元。

    “在一系列监管动作之下,结构性存款市场还会继续降温,预计接下来收益率会继续下调,银行也会大幅压降产品规模。”一家股份制银行宁波分行有关人士分析,中小型银行中,股份制银行是结构性存款的发行主力军,这意味着下半年股份制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的压力很大,需要逐渐将资金引导至其它存款中。

    在监管不断规范和渠道受限后,商业银行的揽储压力恐将继续升级。于康认为,随着转型过渡期的临近,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存量老产品整改压力。未来应适当加大存款产品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低风险客户的需求挖掘。在规范结构性存款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储蓄产品的创新开发,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