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全球甬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输送人才二十载 文旅蓝海谋新篇

吴友旺:创业要走出舒适圈

    记者 谢斌

    与改革开放同龄,出生于宁海一贫困家庭的他,曾为10元的学费而犯愁,而正是这种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坚韧的品质,立下了“长大做企业家”的豪情壮志。他就是中聘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友旺,仅用2.5万元的创业资金、10余年时间,便打造出了服务长三角的“人才输送”巨轮。日前,记者在软件产业园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倾听了他的故事。

    这段时间,吴友旺很忙,一边要忙着写政协提案,一边还要统筹刚刚结顶的“1920·美食文创小镇”下一步规划。熟知吴友旺的人都知道,中聘集团一直从事人才服务,而1920·美食文创小镇属于文体商业综合体,“吴友旺是要跨界转型发展吗?”这就要从他的创业故事说起。

    ●人物名片

    姓名:吴友旺

    职务:甬商总会常务理事

    中聘集团董事局主席

    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

    宁波市政协委员

    国际滨海协会总会会长

    商海沉浮练就坚韧品格

    罚单,给我们砍掉了1万,让我们分10期付款,每月1000块。”

    工商局的罚单仅是一个开始,接踵而至的互联网泡沫、业务开展艰难、合作伙伴撤资相继离开、员工辞职等更是让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仅剩的10几名员工围在一起问他:“我们还能坚持多久?你说实话。”吴友旺沉默了半晌,回答道:“如果你们相信我,就再给我3个月的时间,如果3个月后你们要离开,我绝对不阻拦。”

    当年,全球中国互联网行业步入了漫漫寒冬,众多互联网公司接连倒闭。连网易都曾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2002年被停牌;阿里巴巴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不得不裁员,到2002年,拥有的现金只够维持18个月的运营。吴友旺公司的创始人也走了一名。

    更为糟糕的是,2003年SARS来袭,这让中国的商业又遭受到了沉重一击。然而,吴友旺并没有放弃,他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始终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互联网经济回暖后,他开始尝试着将公司定位为招聘外包服务。没想到,这一下敲开了成功之门,一下子实现了50万元的利润。自此,吴友旺算是在宁波站稳了脚跟。

    利落的平头、戴着黑框眼镜,一身休闲打扮,言谈中透着一种自信。

    打小就立志创业的他,2000年从浙江财经大学毕业时,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带着借来的2万元踏上了前往义乌小商品集散中心的掘金之路。“去之前想好了,买点体育用品回宁波卖,但来了后发现大家都在这里进货,就放弃了贩卖的念头。”

    应该从事什么行业呢?彼时,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资本的火辣目光。吴友旺在乘坐回城的出租车上,随手拿起车上一份别人落下的报纸,看到一篇文章讲道,随着互联网发展,国外的猎头公司纷纷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使得人才搜索范围无限扩大,猎头公司发展非常迅速。灵感的火花在脑海中迅速燃起:为何不创建一个公司,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于是,他将眼光投向了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

    说干就干。“一个月房租300元,加上我一共3个人,组建了拼搏人力资源公司(中聘前身)。”回忆创业之路,画面如电影般“跳”入吴友旺的脑海中,“当时我们租在黄鹂新村,吃住全在一起,没日没夜,一心扑在事业上,然而事业刚刚起步便遭受到了打击。”

    吴友旺口中的打击,便是一张来自工商部门的罚单,罚款额为2万元,理由为“超范围经营”。“当时工商局、人社局等主管单位认为人力资源工作应该是由政府部门来做,不应有某一企业经营,没有这个先河,所以碰到的阻力和压力非常大。”

    2万元的罚款,已经足以让这个刚起步的小公司捉襟见肘。“工商部门派人来我们公司了解状况,看到我们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个都灰头土脸的,确实也有点不忍心,本来是2万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