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乐骁立 核心提示 我市经济半年报尘埃落定,作为我市的第一大产业,汽车制造业的回暖为宁波整体经济的稳步复苏提供了“压舱石”的支撑作用。 6月,宁波汽车产业同比增长6.3%,全市单月整车产量已连续三个月实现了正增长,在全国汽车产业整体景气度不高的大环境下率先企稳回升。 宁波“第一天团”能够率先企稳,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大批零部件企业的大胆创新,以及市委市政府的谋划支持。面对万亿级的发展目标,宁波汽车产业正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组合拳,打出一片新天地。 跟随“领头羊”,补齐产业链 自2000年5月第一辆吉利轿车在北仑下线,到2016年成为宁波市第一大产业,汽车产业在宁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华丽蜕变。如今的宁波汽车产业产值已经占到了浙江省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种规模和底色离不开吉利和上汽大众两大整车巨头的带动作用。 2019年全市全年实现汽车整车产量85万辆,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乘用车增速15.1个百分点,产量占全国乘用车总量的4%;今年1-6月整车产量为35万辆,同比下降11.4%,但仍高于全国乘用车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其中,6月整车产量为7.7万辆,同比增长2.7%,全市单月整车产量已连续三个月实现了正增长。 今年上半年,吉利继续坐稳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销售的头把交椅,宁波成为“冠军”背后的重要助力。其中,杭州湾、北仑、余姚三大整车生产基地为吉利提供了较大比重的整车产能,杭州湾吉利研究中心更是为全球的吉利汽车提供研发、设计、测试服务,成为吉利产业链上的创新策源地。 伴随着吉利控股相继并购沃尔沃、宝腾、路特斯,与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组建了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进入全球核心汽车市场,为吉利配套的宁波零部件供应商,也逐渐参与到世界汽车供应链竞争中,研发新产品、探索无人区。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与李书福董事长就相识,那时候吉利刚开始造车,我也开始为吉利供应车灯。那时候,汽车前大灯被清一色的国外企业垄断,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竞争,我们也只是供应车尾灯和内饰灯等产品。”位于杭州湾新区的浙江金业车灯制造公司董事长刘宗良介绍。 近半个世纪以来,汽车大灯经历了从卤素大灯到疝气大灯再到LED大灯的发展,但坐庄的一直是国外产商,其中荷兰飞利浦、日本日亚、德国欧司朗等巨头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份额。正因为这些巨头取得了市场断垄地位,所以大灯的利润率颇高,成本传导到下游,抬高了自主品牌的整车成本,降低了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因此从21世纪初,刘宗良就下定决心要造出中国人的汽车前大灯。 十几年来,刘宗良用“尾灯养大灯”,组建了200多人的研发团队,总计投入超过6亿元研发资金,终于在2018年,浙江金业在LED大灯领域实现了“从跟随跑到并排跑”的突破,也同时终结了国外灯企的暴利时代。 “同样一款车大灯,国外厂家出厂价将近4000元,我们不到1000元,他们也被迫降价,暴利的消失,让我们之间的竞争终于回到同一纬度。”刘宗良说,“要感谢吉利,是吉利的高要求和国际化的布局,倒逼我们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一直叮嘱我的团队,吉利的要求高,我们要比他们更苛刻,要领先用户需求。” 出于这样的决心和勇气,金业目前形成了四大创新大灯产品—— 自动转向灯,能够在夜间车辆转弯时自动调整照明角度,跟随车辆转向,避免了视野盲区,大大提高夜间行车安全系数; 激光车灯,能够在大雾、大雨、雾霾天气现实穿透效果,增加可见距离30米以上; 防炫目大灯,大大提高对向车辆驾驶者的安全系数; 数字智能大灯,加入投影技术,能在车前投影出斑马线、迎宾标语等内容,让车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目前,这四大产品已经研发完成,未来将陆续使用在量产车型上。通过研发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从并排跑到领跑的跨越。 金业车灯只是我市汽车补强产业链的缩影,目前我市正鼓励宁波韵升、菲仕电机等企业联合创建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电驱动分中心,推进电机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氢能研究院等研究院所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联合多平台承担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零部件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创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