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六举行的东南汇翻转课堂现场。 |
 |
周日毛奇耀分享会现场。 |
记者 薛智谊 上周六和周日,东南汇一连举办两场活动,虽然炎日炎炎,但会员们参与热情十足。 7月25日下午,东南汇的会员们一起聆听了混沌大学的独家视频课程——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教授分享的《疫情后的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和应对政策》。 7月26日下午,宁波八方集团董事长、空中商学院投资委员会主席毛奇耀做客东南汇,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聊一聊创业及投资的故事。 结束后,会员们畅所欲言,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谈起了感想。 黄奇帆:全球化不可阻挡 在上周六的视频课中,黄奇帆一针见血地驳斥了全球化终结论、中国脱钩论和撤出中国论这三大在疫情背景下的错误论点。他表示,全球化是投入产出、资源配置、规模效益成本约束下,引导下,市场规则推动下形成的,不是轻易挡得住的。 “全球化终止论是不成立的,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尽管不断会发生新的问题,现在有现在的问题,未来有未来的问题,螺旋式发展,克服问题,克服一定的逆流以后又会有新的发展。”他说。 黄奇帆认为中国脱钩论也是错误的。他说,几十年来,中国和美国,不仅是产业链,而且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上都形成了互补的关系。中国现在是世界30%的工业品、30%的贸易量,整个来说与欧美与世界各个方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际上是脱不了钩的。 黄奇帆强调,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新资本开支。 黄奇帆还谈到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他认为共有五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工业产业链断裂,二是消费生活场景停顿,三是投资下降,四是财政收入下降,五是疫情控制常态化。 为了解决问题,中国采取了五个方面具体的措施。其中一点就是新基建。 黄奇帆表示,新基建三个方面、七个行业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背景下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还包括创新工程如生物医药和新能源,包括融合工程如“大智移云”,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平台去改造传统的工业项目、交通项目和城市基础项目,这样就把传统的基础设施升级为智能化的交通,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新基建虽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基建的概念。 新基建跟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是促进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其组织模式不同于老基建,并不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只要政府政策得道,新基建的几十万亿投入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参与。 最后黄奇帆强调,疫情过后全球化会是多级化的全球化,会比一强独大的那种全球化要好得多,他认为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光明的。 会员们畅所欲言 听了视频课后,大家讨论开了。 谈起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从事食品行业的许女士感触很深。她说,她在宁波开设了几家食品生产厂,也在南塘老街等地开了好几家实体店,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来企业发展的节奏。好在现在生意有所恢复。她认为,疫情迟早会过去的,一定要坚定信心,做好准备,等待经济的好转和全面复苏。 有一些行业在疫情下逆势增长。在金华从事食品生产的李先生说,他们工厂生产的葛根粉、藕粉等销量不降反升,原因是疫情让“宅经济”火起来,很多人选择在家做点心等,要用到葛根粉、藕粉等产品。从象山赶来的捷思杰机械公司员工吴萱说,公司生产的酿酒设备以出口欧美为主,疫情之后生意下滑,但公司积极应对,生产起了卫生医疗设备,转型非常成功。 危机冲击了各行各业,甚至带来了行业的洗牌,但危中有机,所谓“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 来自镇海的东南汇会员魏先生说,他目前在镇海打造了一个园区,准备将其打造成一个电商直播基地,并与很多明星签了约,将通过直播的方式为宁波制造企业“带货”。 东南汇8月份部分活动安排 ■ 8月1日(周六): 创业分享会:跨境综试区-东南商报“拨云跨境”系列活动第五期 ■ 8月2日(周日): 混沌大学线下录播课:同学交流的翻转课堂 ■ 8月9日(周日): 创业分享会:宁波软件头部企业——浙江优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 8月15日(周六): 创业分享会:跨境综试区-东南商报“拨云跨境”系列活动第六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