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下一个十倍回报投资组合

    特约撰稿 黄凡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

    资深投资管理人

    好不容易盼来了久违的牛市,许多股票投资人依然是疲惫与焦虑,大家每天忙着关注宏观经济的每一个数据,关注川总统的推特,关注隔夜美股走势,关注上市公司K线走势,仿佛没有一分钟的空余时间,就是为了实现回报最大化。

    然而,实际上,在贪婪与恐惧之间,计划好的“低买高卖”往往变成“高买低卖”,好的回报无从实现。

    其实,在A股市场要实现好的回报并不需要如此疲惫与焦虑的。以价值投资的方法,是根本不需要做到难度超高的抄底与逃顶的。

    请允许我分享一下在上一轮牛熊转换周期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

    在2014年前陆续以便宜价买入了一篮子的银行、保险、消费行业的“好公司”,然后就一直持有。到了2015年6月股灾前,因为感觉市场的疯狂一定不可持续,于是卖出了个人小账户中的大部分股票。其中,招商银行卖出价格约20元,平安保险卖出价约80元(10送10除权后相当于40元)。可以说是“逃顶成功”而值得庆贺了。

    但回过头看,精准的所谓“逃顶”没有任何意义。尽管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指数,抑或是创业板指数,现在都远低于2015年6月的峰值水平。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的股价现在(7月初)分别是36元与78元,较逃顶时价格近乎翻倍,且5年间还加上了每年可观的现金分红……成功“逃顶”后反而要被迫以更高价买回。反之,5年前因为估值便宜而实在不忍卖出的名牌白酒,至今已经在5年间涨了10倍以上。

    大家关心的问题是,下一个10倍回报如何找?

    我认为,选“十倍”回报的投资标的有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好行业中好公司是最佳标的。

    哪些算是“好的行业”?我认为,能在往后十年或更长时间有稳定增长空间的行业,如医疗、保健、医药、消费、文化、金融服务等。这些行业直接得益于我国消费升级大趋势,稳步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

    二是,估值低是最实在的硬道理。

    如前所说,在2014年初牛市启动前的小组合中,当时招行的PB(市净率)是0.8倍,PE(市盈率)是6倍;平安保险的P/EV(市价与内含价值的比率,是衡量寿险公司估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足1倍,市盈率不到10倍;而五粮液在当时受“八项规定”“塑化剂”等对白酒行业的负面因素影响而低至市盈率5倍。因此,当时买入这些好行业里面的好公司都是实实在在的“便宜买”。

    其实,价值投资要有实业思维。所谓实业思维,就是把自己作为企业的未来主人来考虑企业的价值。2014年一季度,我曾与一些资深的投资人朋友推算“密谋”,既然五粮液作为名牌白酒生产者只有5倍市盈率。那么,如果有足够资金,把整个公司买下来,维持正常经营,5年利润就能回本,然后就相当白拿了一家好行业的好公司……

    以实业思维来投资股票,就能等到买便宜货。

    三是,能长期坚守才能获全胜。

    还是前面的例子,便宜价买入一篮子好公司后,只要价格依然合理就一直持有好了,短期的涨跌大可不予理会,半路下车式的“逃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实践检验证明,笨笨地坚守实现的回报足够丰厚。

    个人认为,现在白酒公司已经不再便宜,上述三条标准中的第二条“硬道理”就不再符合了。但看上去,上面举例中的银行与保险的“好公司”依然是三条标准都符合,十倍回报应是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的。其它有“十倍回报”潜力的投资标的,也可以通过以上三条标准按图索骥来寻找。

    特别声明,本人无意在这里推荐任何股票,只是把自己过去的投资经验与教训,以及个人感悟作分享。提醒一下,股票是高风险投资,务请自主决策,自己承担风险。

    当然,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A股市场不缺故事,也不缺常理难以解释的逻辑。

    2014年至2015年,激情燃烧的“神创业板”曾诞生许多“涨十倍”的股票,其中不少(如暴风科技、乐视网、朗玛信息、全通教育、安硕信息等)都是“无厘头”“莫须有”的高科技概念,短短几个月就上涨逾10倍。但之后多年业绩却证明了所谓的高科技、高成长只是个传说。这种令人看不懂的上涨逻辑,只能归功于参与者“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冲动。也有绩差股因为被借壳、重组等转眼间身价十倍以上,这只是体现当年国内特色的IPO管制下的壳价值而已,这类“火鸡变凤凰”的魔技将随着注册制推进而消亡。建议投资人不要当这类“风口”的飞猪,因为风一过,这些“飞猪”一定纷纷摔落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