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旻 核心提示 阴霾重重的2020年已行至过半,留给人们思考的课题还未结束。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考验仍在继续,在这场“黑天鹅”事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首当其冲就是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 而根据市统计局发布的宁波经济半年报显示,二季度我市新设企业2.2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3.6万户,分别增长2.0%和3.4%。6月末,全市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7%,较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疫情影响叠加国际市场震荡,很多市场主体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么,宁波的中小微企业是如何保持活力和灵气的呢? 围绕这一话题,8月7日,由东南商报、甬商总会、市社科院主办的12A茶座在协办单位浙江创新中心举行。宁波中小微企业主、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结合切身观察和体会,从政策解读、平台选择、突围思路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放水养鱼,一边减负一边输血 企业共度难关的决心。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但从个体来看,他们又有明显的脆弱性,普遍存在缺信息缺信用缺资金,面对风险较为脆弱等问题。如何将活水引入实体,发挥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和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成为各金融机构发力的重点。 以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分行为例,疫情以来,围绕专门通道、专项规模、专业政策、专属服务四个方面,已一揽子推出了八项服务举措来为中小微企业保驾护航,其中包括为中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其贷款需求,提供优惠利率等等,只要有住宅、写字楼等抵押物,最低能以3.85%的利率获得贷款解决燃眉之急。 “而针对那些轻资产的中小微企业,我们也开发了一种新的贷款路径,那就是与电网合作,以过去24个月用户用电量、用电趋势、电费交纳信用等电力大数据作为企业的信用依据发放贷款,既助力银行精准放贷、减小风险,又扶持中小微企业快速融资、正常运转。”陈坚韩补充道。 不过,他也表示,目前的工作中还有一些有待细化解决的问题。如有些创业园区,尤其是落到村一级的园区内,各个企业的用电量均被杂糅在一起,没法精确分企业计算,因此银行也就难以进行授信,“我们的工作还需要不断下沉,以此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也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目前面临‘信息差’的问题。” “从我的感受来说,五月份之前,我身边做企业的朋友还都是比较迷茫的,这两个月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副处长沈军明在分享自己这几个月的所见所闻时,欣慰中夹杂着如释重负。 疫情爆发以来,为了迅速稳定全市秩序,用“旋转的陀螺”来形容宁波各地的公职人员们也不为过。中小微企业在民营企业占比高、经济外向度大的宁波经济中,是当之无愧的“C位”,必然也是维护全市经济秩序中的重要一环。 “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宁波率先发布了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18条意见,其中有9条是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考虑到了稳岗返还、银行信贷、延期缴税等方面问题,其中一条关于社保减免的措施在全国更是首创,从政策指导上给予他们信心。”沈军明说道。 方向是灯塔,切实兑现才是推动这艘大船向前航行的动力。很多惠企政策的出台在落实过程中还有需要磨合的地方,例如员工返甬可以给予奖励等条目,如何确认、如何分发奖励等都需要做细致的工作。 种种举措,为在夹缝中求生的中小微企业顶起了一片喘息的空间。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项惠企惠民政策可兑现资金总量为1643.7亿元,为受疫情影响企业投放信贷1945.16亿元。 当然,在疫情考验面前,现金流的中断仍是许多中小微企业倒下的致命一击。宁波是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在应对中小微企业的等“贷”诉求时,金融机构又有何创新举措呢? “说到金融支持,大家应该有目共睹,我们银行在‘合理让利’上的态度很明确,‘砸钱’非常狠,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基本都能够被满足。”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陈坚韩表示了与中小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