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新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新乡贤工作未来如何走

    说到“乡贤”一词,并非陌生的概念,其实古已有之,“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一国如此,一乡一村亦如此。

    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陈金波分析说,我国以前就有“乡绅”的概念,从“乡绅”到“乡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介入”阶段,在时代洪流中,虽然还没有“乡贤”的概念,但以宁波帮为代表的很多优秀人士不断通过资金和技术等回归、介入家乡发展;第二个是“嵌入”阶段,乡贤开始被官方逐步接纳,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开始推行农村指导员制度,选派了30万名优秀的人去担任农村指导员,优秀人才开始嵌入乡村发展;第三个是“融入”阶段,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提到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新乡贤从此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角色更加多元化。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宁波调研时,曾积极肯定了宁波乡贤工作的成果,并分析宁波乡贤是读书的乡贤,源远流长的文脉和浙东学派的起源为这里留下了两点宝贵财富:一是“工商皆本”的思想标注了社会主人公的主体性,二是“民贵君轻”的思想确保了乡贤可以参与到社会经济的主体责任。

    但尽管如此,宁波如火如荼的新乡贤工作依旧存在瓶颈,有待突破。市社科院研究员陈珊珊说,当前,乡贤在公益慈善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在产业振兴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在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生态治理方面的作用依然薄弱。多位到场嘉宾都提到,新乡贤工作在实际开展中,让乡贤出资容易,但要让乡贤回乡、留在本地、真正参与到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依旧困难。

    对此,陈珊珊分析了背后的两层原因:首先,个人价值观的变化造成年轻的乡贤不再把建设家乡作为个人选择的首要考量,而是更关注回归家乡是否真正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其次,社会秩序的变动使得个人、家庭原子化,宗族宗亲、亲缘地缘在逐渐淡化,年轻乡贤对家乡的情感归属也慢慢淡化。

    那么接下去,宁波新乡贤工作要如何突破瓶颈,打造能在全国、全省推广的宁波新乡贤工作品牌?

    陈金波提到,这务必要正确处理好政府领导和基层协商、政府法治和民间自治、精英领导和社会参与、吸引回归和风险防控四个关系。

    宁波新乡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规范标准。象山县委统战部部务委员张华行还强调了增加乡贤获得感的重要性,通过利用互联网建立云联系、解决乡贤家中后顾之忧等方式增加乡贤的乡情,通过搭建“乡情驿站”、进行个性化身份认证等方式增强乡贤的归属感,通过颁发奖项等方式对乡贤进行荣誉激励,鼓励乡贤更多的文化投入、资金投入等,让乡贤回归的情怀从资金的付出衍生到更多元的方面,让广大新乡贤不仅愿意回来助家乡一臂之力,更愿意留下来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