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第六!宁波人才生态强在哪?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沃尔玛旗下高端会员制商店“山姆店”、德国费森尤斯医疗集团旗下的赫里奥斯医院……这些被誉为“聪明钱”的外资,都在疫情期间坚定了留在宁波的信心。这既是对宁波经济软环境和市场前景的肯定,又能为这座制造业大市补齐现代服务业的短板,从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的青睐。

    在5个分指标中,宁波的“科创生态”指数略微逊色于其他几个指标的亮眼表现,仅排到了第8位。武汉、成都、南京、天津、长沙均领先于宁波。

    事实上,宁波也一直知道自己的短板所在,并走出了一条用“栽树工程”提升创新浓度的特色道路。目前,宁波市累计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69家,其中2018年以来引进建设21家,包括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国家电投等著名高校院所、国企纷纷来甬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边建设、边运营、边出成果……一条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愈发清晰。

    另据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科研人员流动》显示,宁波是我国城际科研人员流动中的主要流入地,净流入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与深圳构成吸引科研人员流入的第二阵营。

    2018年以来,宁波先后引进的的2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已集聚柔性电子、核用碳化硅及核能材料等高端人才创新团队100余个,吸引近1500名科研人员扎根宁波创新创业。

    集聚高精尖人才,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为宁波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痛点问题的先锋队。在宁波立项支持的“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中,水下机器人、“绿色”发动机系统、辐射制冷技术……相当一批项目(课题)由研究院承担或参与实施。

    目前,近三年引进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产出创新成果264项,承担国家科研项目17项,授权发明专利122项,孵化高科技企业46家,对接服务企业近1000家,带动社会经济效益超16.7亿元,为全市产业创新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但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始终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如何从科研导向真正走向市场导向,还有赖于时间验证。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核心技术的不断攻坚和对人才发挥出的虹吸效应,未来几年宁波的“科创生态”指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长三角成人才生态高地 社会生活获得感日渐增强

    从三大梯队城市看,长三角地区城市人才生态地位突出。《报告》指出,核心城市上海、杭州、宁波、南京等人口吸附力强,逐渐崛起成人才生态高地,其中,上海和杭州位居第一梯队第3、第4,确立了在长三角城市群人才生态发展中的引领地位。

    常住人口变化反映城市对人才的集聚能力。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长超越珠三角城市群,跃居增量首位;全年累计净迁入88.62万人,领先其他城市群,同时相比2018年增长55.8%,增幅最为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继2018年后,杭州和宁波继续上演精彩的浙江“双城记”。2019年,杭州全年新增常住人口55.4万人,在32个城市中从原来第4位跃居第1位。此外,据猎聘《2020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报告》统计,杭州的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第一。

    宁波同样不遑多让。2019年常住人口增加34万人,仅次于杭州、深圳和广州;常住人口增长率4.15%,仅次于杭州、厦门,排名全部城市第三。

    但对于人才来说,留在一座城市,不仅意味着选择安身立命的沃土,还要找到安居乐业的归属感。在“生活生态”方面,宁波位列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在“社会文化”方面,宁波和杭州一道,在人口集聚力、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交出了高分答卷。

    在社会文化维度中,社会治理水平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当下,宁波正在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勾勒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今年8月,宁波城市大脑建设正式启动,为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民生应用打下基础。而宁波与阿里巴巴达成的战略协作,还能为宁波的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更多想象。

    疫情期间,带着一张绿色的“甬行码”便能在公共场所畅行无阻,身体不适时只需动动手指便能在“健康宁波”预约专家门诊。一旦出门遇上违章停车挡住去路,打开“阿拉警察”APP就能一键拖车……这些甬城居民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正是宁波通过城市治理,提升人才“获得感”的绝佳注脚。

    交通出行,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话题。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的交通监测报告,宁波地区的平均通勤距离为6.6公里,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仅高于拉萨和呼和浩特,可见和同类城市相比,在宁波上下班能节约通勤成本,减少花在路上的“堵心”等待时间,对吸引人才工作生活是一项加分项。

    同时,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宁波,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正在日益加强。根据百度地图数据,宁波的热门迁入来源地和迁出目的地中,经常出现杭州、台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的身影。这既表明作为宁波都市圈核心城市,宁波正在向周边不断“圈粉”,也意味着宁波在接轨长三角一体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未来,随着通苏嘉甬、甬舟铁路、沿海高铁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宁波融入杭州、上海1小时乃至半小时交通圈也将指日可待。届时,宁波的上班族赴上海参加国际会议,可以实现“朝发夕回”;周末若是想去杭州看一场音乐剧、逛一趟博物馆,能更潇洒地“说走就走”。

    在人才争夺愈发激烈的今天,城市人才生态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打造均衡发展、优势突出的人才生态,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育得好,才能真正让一座城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