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自贸区扩片打开宁波想象——

这里有望成“硬科技”集聚高地

    记者 乐骁立

    核心提示

    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宁波片区的功能划分包括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这是目前宁波片区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基本框架,在具体实施意见尚未出炉前,为宁波先进制造业与自贸区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那么,对比上海等先进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宁波片区的获批又将为本地产业带来哪些改变和提升呢?

    A

    为补强产业链创造空前机遇

    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在《方案》中的具体表述是“建立关键零部件国际国内双回路供应政策体系。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围绕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建立产业链‘链长制’责任体系,提升‘补链’能力。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推动产业集群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研究员管如镜表示,这个《方案》对于宁波来说,既做强了长板、又补足了短板。

    2016年,宁波获批首个制造强国试点示范城市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就曾说:“为何宁波能成为全国首个?是因为宁波的四基产业特别出色,奠定了制造业的底色。”

    什么是四基产业?就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基础技术这四种工业基础能力。宁波之所以有全国数量第一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四基扎实。这就是宁波的长板。

    而工业要向前发展,探索“无人区”,就需要在做强做实四基产业的同时,解决一批“卡脖子”的技术、材料、工艺和器件。这样,宁波制造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发展方向。

    因此,今年以来,宁波立足国内国外双循环大背景,启动了“打造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行动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强链补链延链”。

    比如,本次宁波片区中大概率会涵盖的绿色石化产业,就需要突破一大批核心材料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料要成材、材要成器。”这是中国工程院钱锋院士对宁波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建议和要求。宁波目前拥有3100万吨炼油、130万吨乙烯、700万吨PTA、120万吨MDI等重要工业品原料生产能力。这得益于镇海炼化、万华化学、中金石化等一批大企业深耕宁波多年的成果。但通往下游应用的路并不顺畅。

    比如,目前宁波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光学显示膜材料,最上游的原料是PTA材料,但要成为膜,需要将PTA变成PET材料(涤纶树脂,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而这个中间体宁波目前尚无企业生产。

    再比如,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产业链中的中间体材料制备和高端聚合工艺,目前大多掌握在美国的埃克森美孚、杜邦、陶氏化学,日本的住友、三井,韩国的LG等跨国巨头手中,国内企业仍有差距。

    中塑协TPE专委会会长周赞斌认为,自贸区的获批有利于宁波招引更多的此类型企业落户,延伸补强产业链。因为原料都在宁波生产,对中游企业来说,最佳运输方式是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下游企业。这样既方便又没有中间排放,所有炼油中间品、延伸品都可以充分利用,做到真正的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因此,宁波是首选之地。

    管如镜则认为,自贸区的获批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比如今年,英力士集团签约落户宁波,将在宁波建设世界级ABS生产基地。未来,相信将会有更多跨国企业带着技术在宁波增资扩产,带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