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央行发布消息称,自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日,央行行长易纲发文《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称,货币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收入稳步增长。 央行重磅频出究竟释放了哪些信号? 最近人民币汇率升值太猛了。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强势补涨近1100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延续假期强势。至10月10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升破6.70关口,创下去年4月以来新高。自5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涨势凌厉,目前涨幅已逾6%。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这种顺周期行为易演变成“羊群效应”。 创立于2015年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可以对冲这种顺周期波动,达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该工具至今已经历过多轮调整使用。 央行此举释放了什么信号?中信证券FICC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这说明央行不追求趋势升值,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仍然是主要目标。8月份以来受美元总体弱势,包括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最近一两个月累计升值的幅度比较大。 通过下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准备金,可以进一步平衡外汇市场的供需,从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位置上保持稳定。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央行下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的目的,肯定是降低企业和个人远期售汇业务的成本,增加企业远期购汇的积极性。央行把风险准备金率调到零,就相当于可以让远期购汇的行为放开手脚,使得外汇市场的供求双方更为公平。 10月10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杂志发文《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信息量极大。 文中称,货币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收入稳步增长。 科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减少经济波动。 成功经济体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不仅包括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也包括汇率的基本稳定。若汇率发生较大幅度贬值,即便国内生产总值的本币价值上去了,换成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价值也会下来,这既会影响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影响老百姓的对外购买力。汇率剧烈波动,还会影响国内外对本国经济的信心,不利于经济主体正常的贸易投资活动。 文章指出,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无限量化宽松政策,非常规货币政策“常态化”特征明显。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全部进入接近零利率和负利率区间。大力度刺激政策在初期有一定作用,但边际效用递减,退出难度递增,长期看还可能会刺激债务扩张和资产泡沫,固化经济结构扭曲,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增加系统性风险隐患。 相较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保持在正常货币政策区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总体上有利于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综合新华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