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1000万悬赏花落谁家?

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上演终极PK

    不止“最优解”

    事实上,挑战赛的最大意义,不止为企业寻找“最优解”。

    池长昀认为,中国创新挑战赛不仅仅用一份份最佳的解决方架起了挑战团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对于像他们这样参与其中的专家评审来说,也是一个寻找合作契机的平台。

    评审的专业程度也让赵磊发出连声感叹:“深受启发”。宁波国琅将目光瞄准了机器人这一新兴产业,希望能找到一起参与3D视觉系统技术研发的合作伙伴。

    环境感知能力是决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核心要素,3D视觉系统能为机器人提供更丰富的环境信息。尽管已经存在不少的3D视觉传感器以及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市场上始终没有出现一种较为普及的应用,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的3D视觉传感器性能受到各种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感器软硬件成本高,加上没有形成足够的应用规模,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较高。

    为此,国琅需要的是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涉及了传感器、芯片和算法等诸多环节。赵磊欣喜地看到,来到挑战赛的不仅有像绍兴埃瓦做国产芯片的,有像青柠优视这样采用高通进口芯片的,还有像不少高校教授都是带着自己研发的算法来的,对于他们来说,要挑出一个最佳方案,抉择很难。

    “但通过挑战赛寻找到我们最需要的方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我们有机会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团队、专家评审沟通交流,获得新的启发,我们深知,这项技术需求需要跨学科的共同攻关。”赵磊告诉记者。

    这也是今年挑战赛现场出现一家企业牵手两支挑战团队的原因。针对“PTFE材料在橡胶同步带齿布层上的应用”这项技术需求,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和青岛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都签下了150万的意向合作。

    “我们评审下来发现,对企业来说,答辩评审的过程正好是技术思路不断头脑风暴的过程。这两天来此参赛的41支团队所提出的方案,即便不是企业当下所急需的,但这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新的创新点会在将来帮助到企业。”池长昀表示。

    记者了解到,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赛事中,10项重大需求企业与11个挑战团队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合计意向金额4050万元,而前四届赛事也已经累计服务企业700余家次,面向全球发布宁波企业创新需求273项,吸引来自国内外的275个技术团队前来宁波现场挑战,现场签订意向合同114份,金额合计11571.5万元。

    可以看到,挑战赛的企业参与面不断扩大、活动形式更趋多样、社会影响力持续上升。据组委会工作人员透露,往年也出现过挑战团队与企业在其他研发项目一拍即合的成功案例。

    引进来和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接连以最高分获得了两个最佳方案,参加这次挑战赛的宁波产业技术研究院团队就占到了10个。这背后,其实是宁波近年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所做的努力。

    目前,全市近三年新引进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21家。截至今年8月,这21家新引进的大院大所已产出创新成果264项,带动社会经济效益超16.7亿元,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等领域,他们钻研出一批关键技术,累计获发明专利授权170件。

    这些技术成果不少也在今年的挑战赛上亮相。可以说,一边开展原创科研,一边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一条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撑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愈发清晰。

    引进来的同时,宁波还不忘走出去,积极对标上海,链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

    今年挑战赛的举办地点首次从宁波搬到了上海,这不仅仅是宁波企业“张榜悬赏”的比赛,更是一场面向长三角甚至是全国科创力量“揭榜挂帅”的决胜场。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龙头,承载着先行先试的改革优势、高度集聚的资源优势和开放发达的市场优势,对宁波的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有重大引领作用。我们把这次活动放在上海,就是要将沪甬两地创新优势融合,共同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浓度。”宁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志明表示。

    自2018年沪甬两地签订《加强沪甬两地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宁波与上海在平台共建、科研攻关、人才交流等方面逐步开展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今,宁波正在高水平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和甬江实验室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性科创策源地。

    这时候,更需要深度推进沪甬在科技创新上的合作。因此,此次挑战赛更像是一种“投石问路”,为未来更好推动两地优质成效资源的循环共享,带动两地创新主体共同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共同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氛围指明了方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