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制造如何保持战略定力?

    (梅花)等等,宁波企业有否在为他们配套生产零部件呢?

    若无法把握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无法培育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宁波制造就可能被锁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中低端。

    未来,宁波面临上海和杭州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加之城市首位度不高,中心城区能级没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导致宁波对优质人才、金融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趋弱,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

    有人认为,“十四五”时期,宁波对标的制造业标杆城市是上海、苏州、东莞、无锡等城市。我认为,合肥制造业后劲十足,宁波重点对标的是合肥。2009年时,合肥GDP只有2000亿元的规模,还不到宁波一半(4214.6亿元)。但到了去年,合肥已经接近万亿,逼近宁波。从2009年至2019年十年间,全国城市GDP增幅排行,第一名合肥347.6%(去年GDP9409亿元),宁波排位全国第24位,增幅184.4%(去年GDP11985亿元)。

    合肥10年的高速增长,离不开“风投招商”、高度重视“制造立市”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了京东方、长鑫储存、蔚来新能源汽车、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等项目,乘数效应明显。就像生态学中,对于湿地而言,维持其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在于千分之三的含盐量;类比于社会学中,如何维持市场盐分的合适比例,是政府职能之一。活力四射的民营企业才是市场的主角。

    “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面对国内外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提升宁波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紧迫性重要性,要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定力。没有改造提升这个艰难过程,就没有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做好规划。贯彻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十四五”战略规划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宁波要有全球化意识,以世界为师,花大价钱向全世界学习先进经验。前瞻瞄准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命健康、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领域产业规划,加速布局商业航天发射、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物联网、节能环保等产业。以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重塑“宁波制造”品牌优势。全力打造单项冠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高地,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三大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其次,要拉长长板。立足宁波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打造新兴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尤其要推进宁波本土技术在地产业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初发时期,宁波筛选梳理出三批97项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应急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等核心技术储备。其中不少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在全国乃至国际领先。比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团队研发的护目镜石墨烯防雾贴膜,可维持6小时不起雾,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示范。雅戈尔集团研发的汉麻纤维,已完全具备产业化能力,利用汉麻天然超强的抗菌抑菌能力,在开发医用级防护产品和普通消费类防护产品。因而,要积极推动宁波本土技术的就地转

    化,尽快形成生命健康上下游产业集群。

    第三,要补齐短板。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提升产业链水平、强化其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实现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升级的过程。要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比如,宁波汽车产业链如何后发制人?智能网联,把汽车制造+无人机的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前景非常广阔。吉利集团已经在研究这个前沿领域。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字技术在供应链构建中的应用,积极搭建宁波本土供应链信息平台,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应用,通过促进跨流程中上下游企业的高效连接,有效降低时间空间距离的成本,提升供应链的协同能力和生产效率,从而凸显宁波产业链的竞争力。

    第四,要优化发展环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人才链,加快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一支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国际视野、责任担当的宁波企业家队伍,培养500万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为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依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第五,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要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今年9月,宁波正式纳入浙江自贸区新片区,被赋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资源配置中心的新使命。宁波应紧抓浙江自贸区扩区机遇,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油气洞库,全面提升油气储备能力。根据既定目标,浙江自贸区将在2030年实现1亿吨油品储备能力。目前,舟山片区的油品储备能力为2790万吨,宁波片区的油品储备能力仅为1515万方(折算成储备量约为1212万吨),距离1亿吨目标差距较大。宁波与舟山、物产中大集团合作共建新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着力提升能源金融保险、国际法律、人才和高端智库等专业服务供给水平,加快筹办中国开放论坛暨国际能源与金融峰会。通过构建“储运—加工—贸易—交易”核心产业链,为宁波在国际能源市场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供重要支撑。

    总之,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视角下,宁波只有把“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发扬老一辈“宁波帮”精神,保持战略定力,拓展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才能行稳致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