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话语权仍待提升 宁波是坐拥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三大港的制造业大市,大量高性价比的生活必需品,都要从这里运往全球。然而,在漫长的国际物流价值链中,欧美船公司仍占据着运力投放的主导权,甚至随之获得可观的收入。 据航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预测,全球顶级集装箱航运公司有望在2020年实现数十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并且将是8年来的最高水平。以航运巨头马士基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增至23亿美元,同比增长39%。 “今年,班轮公司集体实施了撤运力、保运价的措施。以运力基数最大的亚洲-欧地、亚洲-北美航线为例,今年4月和5月,亚洲-欧地/北美航线共计停航92个、105个航次,停航运力分别占正常运力的27%、24%,进而市场频繁出现舱位紧张,甚至爆舱的情况,海运费也由此上涨。”宁波航交所行业分析师钱杭璐分析道。 除了定价权外,在乐振天看来,企业对货物的主导权和决策权,在这场订舱、等柜的博弈中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只能依赖海外买家指定的船公司,恐怕只会陷入越等越贵的被动局面。” 贺舟舰有着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当前跨境电商的兴起,有望让货权重新回到货主手中,从而提升中国卖家在国际物流中的话语权——相对于将货物主导权拱手让给买家的传统外贸,跨境企业的价值链得以向海外延伸,也给服务商创造了商机。 目前,宁波共有63家企业在全球20个国家建设经营海外仓191个,总面积181.1万平方米。宁波发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是海外布点企业之一。今年,公司专门还开发了一个支持海外物流轨迹查询的APP,方便货主随时查阅追踪。 “最近,我们在美国特拉华州签下一个10万尺的海外仓,上个月还试水进军德国,以拓展客户需求。跨境电商是外贸企业非常好的销售渠道,还能让配套的物流、支付、信息等服务体系越来越成 熟。”公司总经理周舰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订舱难、缺空箱的痛点,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12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加大运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装箱回运,提高运转效率,支持集装箱制造企业扩大产能,同时加大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努力稳定市场价格,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 就宁波口岸而言,宁波海关推行的免到场查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互联网稽核查等监管方式,也在优化营商环境,免除企业出口的后顾之忧。相信这道难解的题,终将迎来缓解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