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波 核心提示 继股王贵州茅台之后,上周A股又诞生一只千元股——主营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年末“二八”分化行情依然让人郁闷。 尽管上周A股三大指数小幅盘升,超七成个股却窄幅震荡或处于“睡眠”状态,不少个股甚至毫无征兆地突然闪崩。不仅很难赚到钱,运气不好还可能爆个“雷”。 而主力资金依然围绕顺周期做文章,继续抱团“喝酒”“煤飞色舞”。 “二八”分化严重 上周,六成沪深300成份股上涨,近七成中证100成份股上涨,超七成上证50成份股上涨。而风险警示股中,上涨个股占比不足三成。可见,大盘股、蓝筹股表现稳定,而绩差股却大面积下跌。 目前,无论从市值、股价还是市场表现来看,A股市场均呈现“二八”分化格局。 从市值来看,据记者统计,截至12月18日收盘,市值超500亿元的个股有269只,占比6.61%;市值不足100亿元的个股达2824只,占比68.89%;市值100亿元至500亿元的个股1006只,占比24%。 从股价来看,股价超30元的个股有749只,占比18.27%。其中,136只股价百元以上个股中,市值不足百亿元的仅有9只,占比仅6.62%。而市值超500亿元的个股有59只,包括仅有的2只千元股贵州茅台和石头科技,占比43.38%。 而股价不足5元的个股也达782只,包括了近八成的风险警示股(ST和*ST“戴帽”股),占比19.08%。其中,245只股价不足3元个股中,市值超500亿元个股仅有包钢股份、中国广核、中国中冶。而市值不足百亿元的个股多达203只,占比82.86%。 从市场表现来看,上周涨幅超1%的个股有1434只,占比35%。其中,涨幅超5%的个股仅有557只,占比13.59%。不过,在193只涨幅超10%的个股中,市值超500亿元的个股仅有26只,而市值不足百亿元的个股有92只。 而跌幅超1%的个股达1830只,占比44.65%。在600只(占比14.63%)跌幅超5%的个股中,市值超500亿元的个股仅有12只;市值不足百亿元的个股达512只,占了85.33%。 涨跌不足1%的个股有829只,占比20.22%。其中,市值超500亿元的个股仅61只。而市值不足百亿元个股多达556只,占比67.07%。可见五分之一个股处于“睡眠”状态,低市值个股占了大头。 上周,有207只个股出现过涨停。其中,市值超500亿元个股仅8只。市值不足百亿元个股则多达160只,占比77.29%。其中,ST电能、大豪科技2只小盘股均连续5日涨停;同样是小盘股的豫能控股、金种子酒、东风汽车均有4日涨停;ST安泰、ST岩石、常铝股份、*ST江特、智慧农业、泉阳泉、*ST华映、ST舍得均有3日涨停,除ST舍得外,其他个股市值均不足百亿元。另外,还有26只个股2日涨停,风险警示股占了近半。 同期,有135只个股出现过跌停。其中,无市值超500亿元个股。市值不足百亿元个股达128只,占比高达94.81%。其中,*ST中新、*ST刚泰均连续5日跌停;*ST宜生、*ST金洲、兴业科技均4日跌停;*ST成城、*ST环球等12只*ST股和济民制药3日跌停。另有33只市值不足百亿元个股以及国药股份2日跌停,其中三分之二是风险警示股。 由此可见,上周,超七成个股波动有限或处于“睡眠”状态。仅有不足三成的个股涨跌超过5%,且多为小盘股。在市场震荡期,场内资金短期内更热衷炒作小盘股。 年末闪崩频现 上周,闪崩成了A股一大特色,每天都有个股闪崩,接连闪崩现象也一再出现。 12月14日,凯文教育午后突然闪崩; 12月15日,每日互动、新洁能闪崩跌停,而斯达半导、新洁能闪崩甚至拖累半导体板块,造成中芯国际-U、韦尔股份、华润微、瑞芯微、芯朋微、立昂微等大幅下滑; 12月16日午后,济民制药、永和智控、兰州民百、荣科科技、奇信股份5只个股齐齐跳水直奔跌停板; 12月17日,永和智控、济民制药、奇信股份、兴业科技等上一日闪崩股继续“一字”跌停,另有力盛赛车、创新医疗、苏州龙杰、丹邦科技等闪崩跌停,当日闪崩股达10余只; 12月18日,上市仅3日的西上海第4日开盘即闪崩,开盘闪崩的还有利安隆、南岭民爆、中炬高新、花王股份、福日电子、东诚药业等,上一日跌停的力盛赛车、苏州龙杰开盘也继续跌停,济民制药、兴业科技则连续第3日跌停,而中房股份则尾盘跳水。 闪崩现象频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局部存在流动性风险。如果主力资金能拉高从容出货,就不会慌不择路地杀跌出逃,毕竟这种手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利于获利的最大化。在主力资金快速撤离过程中,个股缺乏足够的承接盘,才会造成这样的“闪崩”现象。闪崩股大多无业绩支撑且市值不大,不少个股市值甚至不足50亿元。 尤其是史上最严“退市新规”亮相后,低价股、绩差股更是迎来跌停潮。 据记者统计,目前,A股市场有交易的风险警示股(ST和*ST股,即所谓“戴帽”股)达208只。上周,有过跌停的“戴帽”股达83只,占比40%。 业内人士称,退市原因多种多样,已向常态化发展,且退市规定不断从严,一些问题企业或绩差企业退市压力陡增。投资者要更加关注投资风险,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密切关注上市公司公告及运作情况,谨防踩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