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东南商报一直关注宁波产业经济发展,充分展现宁波在全国独树一帜的产业优势。特别是2018年改版以来,更是将产业经济报道作为报道的重中之重,从“3511”产业体系到“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从“制造业单项冠军”到“亩均论英雄”,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独角兽”到“瞪羚企业”,改版后的东南商报,竭尽所能为宁波喜爱经济新闻内容的读者奉献最新鲜、最深度、最具思辨性的产经新闻。 1 2018年3月,我市召开全市大会,提出了“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新目标,在“六争攻坚”中,产业争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三年攀高”的战略目标下,产业争先也是题中之义。围绕这一重大主题,我报推出了《让这些企业告诉您,三年攀高,产业如何争先?》《宁波,你要再“精”一点!多迈一步!更有想象力!》《这一年宁波产业如何争先?家居物联、智能工厂见证制造蝶变!》等一系列重点报道,全景展示宁波产业争先的活力和潜力。 2019年5月10日,我市启动了推进“246”万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围绕这个主题,我报推出了《宁波下一个万亿增量在哪里?》《宁波如何提质扩量?》《决胜先进制造业,宁波的机会在哪?》等主题稿件,系统性阐述了宁波推进“246”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方向坐标。在随后一年中,又组织策划了“246”万千亿级产业领军企业巡礼,对包括均胜、慈星、海天、舜宇、路宝等在内的知名企业进行了剖析式的深度报道,体现了我市建设产业集群的能力和决心。 2020年7月2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部署会”,东南商报再次显示了在产业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通过数据分析、企业案例、政策解读,将宁波打造单项冠军之城的意义、基础、下步做法做了全方位展现。同时,利用H5、长图等新媒体手段,为普通市民了解单项冠军提供了良好的媒介。 深度产业报道,呈现海量资讯 转型后的《东南商报》在产业报道领域,有两大特点,一是产业报道覆盖领域广,二是产业报道解读层次深。 从广度上看,无论是绿色石化、汽车及零部件、时尚服装纺织等优势产业,还是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亦或是光学显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细分产业,商报都能推出有特色、有亮点的报道,为经济主管部门与各级智库提供了不少参考资料,也为全国媒体报道宁波提供鲜活素材。《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家、省级媒体曾多次援引商报的产业报道案例,作为主题稿件的案例素材。 从深度上看,《东南商报》的产业报道已经具有了专业产经新闻的质量,《南风窗》《第一财经周刊》《每日商报》等财经媒体的负责人都对东南商报的产业报道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宁波市主要领导以及发改委、经信局、科技局、商务局等经济主管部门长期关注东南商报的产业深度报道内容,将其中一些案例作为调研对象和上报浙江省、国家部委的材料。 同时,《东南商报》的多组关于电子信息、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的深度报道获得了中国电子信息联合会、中国膜工业联合会、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的认可。 剖析热点话题,提供观点启示 除了重大主题报道和深度产业报道,东南商报的产经新闻也一直关注热点话题。2018年3月,我报推出《宁波为何鲜有独角兽企业?》系列报道,从关注热点,到抛出话题,到引导读者思辨,为发展转型中的宁波经济提供不同视角的思考。报道引起热议后,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了专题讨论会。 同样是热点话题,在2018年中国贸易摩擦升级后,商报梳理宁波企业多年来应对贸易摩擦的案例,并邀请专家,提出观点。报道发刊后,市政府主要领导邀请商报相关采编参与专题讨论会。 东南商报长期会邀请各界专家大咖,分享对产业经济的真知灼见和建议对策,包括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浙江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智能制造委员会主任毛光烈等等专家的观点经常通过《东南商报》这个平台向外传播,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记者 乐骁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