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科技创新力争增加的0.1%意味着什么?

宁波材料所科研人员攻坚创新。 受访者供图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工业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出不少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组数据——

    202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38.8亿元,同比增长6.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7.9%;

    2021年,力争全市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8%。

    可以看到,从57.9%到58%,虽然只有0.1%,但却意味深远,蕴藏着宁波要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坚定决心。

    0.1%的底气

    作为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产业城,近年来,宁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创新,通过抢抓一系列战略机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超常规推进“科技争投”,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腾跃打下了扎实基础,也成为这0.1%增量的底气所在。

    去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重大创新平台的谋划和建设,被按下“加速键”。尤其是聚焦国家新材料发展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甬江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不断细化明确,已报省政府审批,场地建设规划已经启动。

    去年还是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速强能的一年。目前,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71家,其中6家成为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18年以来新引进的2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集聚创新人才近1700名,产出创新成果260余项,孵化高科技企业51家。

    围绕大院大所,一批创新主体涌现。去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61家、累计达18595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38家,同比增长46%,增速居全省第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21家,总量突破3100家,圆满实现“三年倍增”目标,全年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13家,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以高端大尺寸陶瓷密封环、先进生物传感器芯片、便携式质谱仪、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技术、战略产品的攻关扎实推进,部署“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项目(课题)116项、累计356项。

    0.1%的动能

    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时度势,在提出加快形成15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中,明确要求“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宁波对城市未来的纵情擘画,0.1%的增长空间由此而来。

    在今年,重大创新平台的打造将被放到全市域的视野中去。比如,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建设,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数据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发挥研究院联动推进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研究院建设落地、作用发挥,同步启动新一轮研究院精准引进计划;实施市重点实验室优化提升行动,打造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

    今年,宁波还将重点实施三项计划,其一是关键核心技术登峰计划——迭代“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以强链延链技术升级为导向,深化运用“三色图”管理,建立十大重点产业链靶向攻关清单,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其二是创新引领2035计划,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以及我市优势产业链下一代技术路线中,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布局将被加强。

    而在另一项重大场景应用计划中,宁波会以市场应用带动集成创新,促进装备成套化、材料集成化、技术平台化,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新业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