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构建科技创新高地

宁波如何更上层楼,代表委员有话说

    记者 严瑾 王心怡

    核心提示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站在“十四五”的起点,港通天下的宁波迎来了全新的战略定位——它背靠辐射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港,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有十足的信心和勇气。

    下一步,宁波该如何发挥港口的硬核优势更好擦亮世界城市名片,如何服务广袤的腹地,如何补足科创要素资源薄弱这一短板?对此,今年宁波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开启了一轮热议……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宁波打造“双循环”枢纽的底气,得益于其充满韧性的产业基础。汽车零配件、绿色石化、时尚服装……这些都是宁波的“金字招牌”。不过,宁波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在集体提案《着力构建“双循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指出,目前宁波在产业链完整性方面有一些短板,部分产业上下游“两头在外”,与国内衔接零碎松散。

    “比如,宁波的汽车产业整车企业本地配套率仅20%,与发达国家50%的配套率有很大差距;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海外市场,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现象。疫情期间,高度依赖进口的石化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缺乏,对生产造成影响。”

    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建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优势产业链,比如石化产业要补齐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短板,加强与纺织服装、塑料等产业协同。同时,宁波要想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必须在科研创新上下工夫。

    更重要的是,宁波需要一边向国内市场嵌入制造产业链,重点瞄准长三角城市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环节对接;一边推进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提高全球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做大做强航运物流枢纽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的超级大港,但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航运服务产业等方面,依然有较大成长空间。

    在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张琼华看来,宁波要想打造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既要扶持中高端航运服务业,还要提升港口联动发展水平。

    “比如加强航运产业集聚,吸引国际知名船舶管理公司落户宁波,带动融资、保险、结算、仲裁等高端航运产业发展;依托绿色石化产业优势,打造东北亚船用燃料油加注中心。”

    同时,宁波需要强化中转枢纽港建设,打造国际集拼中转中心,并推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一体化发展,提升在长三角地区及长江流域的影响力。

    眼下,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落地,将为宁波带来更多想象。张琼华指出,依托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宁波可以争取在沿海捎带、国际集装箱中转集拼、启运港退税、LNG接收站及国际船舶登记等方面取得突破,为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政策性环境。

    向世界讲好宁波故事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秘书长陈跃鸣认为,置身“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宁波要始终坚持开放道路,把国内外城市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共性举措,与宁波自身的个性特征相结合。

    当然,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无论是面向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加强城市营销,都是宁波彰显魅力、不断“出圈”的必由之路。

    对此,陈跃鸣建议,宁波要深化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及与海外“宁波帮”、侨团、侨企的紧密联系,并在人文交流方面推广宁波整体形象,“以海洋文化、民俗文化、阳明文化、佛教文化等为纽带,精心讲好宁波城市故事和宁波人故事。”

    在国际传播中,宁波还需要提升举办国际会展的承载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陈跃鸣认为,不妨将打造宁波国际会议中心“金名片”,视为宁波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

    在陈跃鸣看来,坐落在东钱湖畔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不仅要有特色场馆,还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宁波可以将其定位为全国首个低碳、环保、节能、安全、智慧的无纸化智慧会议中心,使之成为地标建筑、城市名片,助力宁波成为世界一流国际会议的首选地: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宁波还要加强对外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人才交流,朝着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城市、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的方向跨步迈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