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来五年,宁波将是
怎样一座城?

2020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届智博会现场。

    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

    作为一座“港通天下”的开放型经济大市,外贸占据了宁波GDP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宁波的进口和出口贸易额并不平衡,两者呈现“三七开”的格局;和依托制造业基础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十四五”期间,宁波有了一个新目标,即“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这意味着宁波要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全面提升港口硬核力量、航空枢纽辐射能级,同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开放合作——

    一方面,宁波需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从“卖全球”向“全球买”转型,让宁波成为全球优质商品进入中国的集散地,并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0年,宁波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38.3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据的目标是超过6000亿元,即五年内提升近50%;

    另一方面,“双循环”并不是说放弃海外市场,相反,宁波还要提升开放型经济优势,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打造全球优质外资集散地。到2025年,宁波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预计达到2万亿元,五年期间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

    去年,宁波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786.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67亿美元。要想在2025年实现外贸额翻一番,少不了跨境电商、外综服务等新兴业态作为重要补充,更离不开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高能级平台的东风。

    近日,宁波海关首批推出15项创新举措,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包括拓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优化转关监管模式、开展沿海捎带业务等,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今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还将继续在宁波举办,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做出宁波贡献。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张琼华进一步指出:“依托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宁波可以争取在沿海捎带、国际集装箱中转集拼、启运港退税、LNG接收站及国际船舶登记等方面取得突破,为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政策性环境。”

    发掘文化魅力,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城,以盛民也”。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归根结底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去年,宁波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并再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宁波将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化健康宁波建设,深入打造平安宁波,朝着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宁波建城1200周年,也是宁波公布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35周年。这座“书藏古今”的城市还将进一步发力,挖掘地方文化的富矿,建成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

    报告指出,今年宁波将开工建设天一阁新馆、河海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创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诗路、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启动药行街—城隍庙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举办第七届浙江书展,出版第一辑《四明文库》。

    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文创港、象山影视城等文化产业平台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8%。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海滨海岛旅游,开展公园景区年票惠民行动。

    此外,宁波还将推进数字化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办件线上受理率达到85%以上,掌上执法率达到90%以上,“浙里办”日活跃用户达到20万;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大脑一期工程,打造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项目20个。这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还能提升每一位居民的获得感。

    提升城市能级,建设海洋中心城市

    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都市圈核心城市,宁波市今年正谋划一系列举措,助力打造高能级城市,其中包括——

    推动宁波都市区建设,主动接轨上海,深化落实沪甬专项合作协议,参与打造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高水平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全面唱好“双城记”,推进落实杭甬合作框架协议。加快甬舟合作区、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推进甬台一体化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市,深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优化市域发展格局,高标准打造前湾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南湾新区,推进创智钱湖、东部新城东片区、姚江新城、滨江新城、奉化宁南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

    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建设、未来社区试点建设、推进小城市试点建设和特色小镇2.0版打造,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报告还指出,要加快轨道交通在建工程进度,争取开工6、7、8号线,新增运营里程28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新提法和亮点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宁波、舟山七个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这七个城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各有特色,海洋经济产值呈现出阶梯上升态势,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互为助力,更好赋能海洋强国战略。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发布的最新一期《新华海洋研究》认为,宁波探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成为中国沿海城市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又一发力点。

    具体到今年,宁波将深入推进“四港”联动,积极开辟航线和陆路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高起点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加强政策制度创新和重大项目招引,着力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国际供应链特色产业集群等,都是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