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构建科技创新高地

宁波如何更上层楼,代表委员有话说

陈跃鸣

张琼华

姚志坚

    推进研究院高质量发展

    创新,离不开科创体系的持续完善和科研能力的不断夯实。这两年,瞄准科创要素资源薄弱这一短板,宁波提前规划、统筹布局,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建设这个“栽树工程”持续提速。目前,宁波全市累计建设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71家,其中,近三年新引进建设23家。71家研究院所也覆盖了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宁波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升创新发展优势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对应于创新平台的谋划、创新人才的引育、创新生态的优化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宁波市委员会提出了《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打造宁波科创策源地》的提案,他们认为针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研究院的发展、运营仍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建设进度有待加快、支撑作用有待提升和服务保障有待加强。

    对此,他们建议,组织研究院和宁波本地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争创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使之成为支撑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

    同时,应积极探索施行“政府搭台、企业出题、研究院解题”的模式,引导研究院承接企业技术创新难题,组织研究院与优势企业联合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创新任务。

    “推动研究院深入对接本部资源,对已有的技术熟化度高的科技成果,引导本地企业采取先试后买、实施期权许可、专利作价入股等方式,加快推进优质成果落地转化。畅通院企对接渠道,加强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和人员的培育,提升研究院支持赋能企业的能力。”

    他们提出,要加强研究院建设场地、财政资金、金融支持、人才安居等综合要素保障,确保研究院人才团队顺利落地,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研究院集聚区的布局建设,为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的引进落户提供充足空间,推进形成创新集群;统筹建设微纳加工平台、绿色化工中试基地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全市研究院和企业创新研发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同时,发挥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加快破解资产处置、人才评聘、绩效激励等体制机制障碍,合理扩大研究院科研自主权。

    出台《宁波市引进 人才管理办法》

    随着“栽树工程”的稳步推进,高精尖人才向宁波集聚。正因此,宁波市人大代表、浙江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级资深经理姚志坚连续两年向市人大提交了与人才相关的建议,瞄准的是做好人才服务,让人才育得优、用得好、留得住的议题。

    他建议,以政策支撑为先导,多路并进“聚”人才——继续加大博士后政策支持力度,打造“项目+”精准引才模式,深度创新柔性引才方式,出台《宁波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等。尤其是博士后群体,继去年两会后,依旧被他写入了今年的建议中。

    “我认为,博士后作为高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实施精准引才,具有人才风向标作用,宁波应该持续跟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博士后政策变化,在个人、设站单位等维度,对标对表,确保宁波博士后政策支持力度处于全国前列。”姚志坚表示。

    他还关注到北京、广州均于 2018年出台了与人才相关的管理办法,而当前的宁波虽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已有诸多政策性文件,但缺乏对本市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规定。在此背景下,他建议出台《宁波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