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心怡 实习生 徐烽 创新,从来都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基因。 在前段时间披露的宁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对科技创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画——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到2025年,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初步建成,成为长三角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现代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建成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产业经济,创新的“主战场” “十四五”规划纲要透露出的是一条极具宁波特色的创新路径。超百万户市场主体、蓬勃兴起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双双排名浙江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领先全省……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基础雄厚的产业经济就是这座城市开展创新的“主战场”。 为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成为关键。“十四五”规划纲指出,要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完善梯次培育和全链条培育机制,形成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群。 具体到2021年,宁波计划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00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50家左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争取25家列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 。 3月6日开班的全市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总裁CEO班”便是宁波最近一次,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主动出击。课程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国家发改委中创投专委会副会长李益诚等专家学者为60多位宁波企业家授课。 “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优质企业开展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进口替代、军民融合等高层次攻坚突破培育。”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抢抓机遇,激发创新的“主引擎” 创新的主引擎是科技。作为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产业城,近年来,宁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创新,通过抢抓一系列战略机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超常规推进“科技争投”,高能级平台加快落地,各类创新人才加快集聚,重大创新项目加快布局,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一大批“栽树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腾跃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和“激发大院大所创新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全市瞩目的甬江实验室也将在今年有个快速的进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宁波将成立甬江实验室筹建工作小组,成立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完成内部机构设置,实质性启动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挥大院大所潜力方面,规划创造性地提出,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这在此前是罕见的。 实施三大技术攻关行动 去年,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宁波市在全省率先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百强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000余家单位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建立“三色图”技术需求库,启动实施三大技术攻关行动。 这三大技术攻关行动分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登峰计划”“前沿引领技术2035”和“重大场景应用计划”。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今年宁波要创新组织实施方式,调整“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领域布局,加强面向龙头领军企业牵头的产业化攻关专项部署,力争攻克核心技术、战略产品100项以上。 “前沿引领技术攻关计划”瞄准的则是世界科学前沿和重大产业前瞻问题,在变革性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先进能源、空天深海等领域,以及我市优势产业链下一代技术路线等方面,前瞻布局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夯实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基础。力争通过5—10年探索,引进集聚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等高端创新人才,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掌握储备一批新兴领域前沿技术。 而“重大场景应用计划”面向的是社会民生、环保、交通、安全、政务、5G应用等领域重大需求,以重大工程、新基建项目、社会管理工程等为依托,以装备成套化、材料集成化、技术平台化为重点,今年会遴选10项左右具有一定成熟度的重大成果,以市场应用带动集成创新,推动终端产品与产业上游企业协同开展应用,加速技术熟化和转移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