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枢纽三中心”看宁波如何提升城市能级?

    记者 乐骁立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宁波提出了许多城市的新定位,无论是提纲挈领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还是新提出的“海洋中心城市”,无一不强调了“大”和“中心”,这也契合了国家赋予宁波长三角五大都市圈、全省四大都市区核心城市之一的定位。

    因此,“十四五”期间宁波必然要在推进高能级、高品质城市建设方面下大力气。

    以“一枢纽三中心”辐射周边

    宁波地处长三角这一未来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中,要成为中心、核心就必须要有“硬核”的高能级辐射力。

    因此,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宁波提出要打造世界级贸易物流枢纽和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提高人才、知识、资本、信息、物流集聚能力,增强城市首位度和极核功能,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这段表述可以理解为,宁波最能带动辐射周边,最具有极核功能的就是这四大定位。

    世界级贸易物流枢纽是最为显而易见的,依托世界第一大港,打造双循环枢纽城市,的确是宁波能够辐射周边的最大抓手。

    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定位是优势领域。宁波提出科创领域将打造工业互联网、新材料、关键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这就是宁波未来的优势领域,也是辐射周边的重要引擎。

    区域金融中心是指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融资枢纽。区域性金融中心能够集中大量金融资本和其它生产要素,从而有力推动该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有26个城市计划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在国家金融中心分级中,北上深为一级金融中心,广州、杭州、大连、宁波、南京、天津6城为二级金融中心,宁波在首期全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7。宁波应依托金融资源,辐射舟山、台州、温州,应是题中之义。

    “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与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依托的是宁波开放的先发优势。“十四五”期间,宁波将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港口联通、产业合作、贸易往来和民心沟通等工程。纵深推进“一带一路”中意(宁波)园区建设,提升国别合作园建设水平,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深化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中欧经贸合作平台,扩大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影响力。支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创新服务综合体、海外资源开发和加工基地等平台。健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完善智库合作联盟、大数据、金融等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标准联通,加强风险防范。

    这些将是未来我市重点区域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期间,宁波城市化快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东部新城、文创港等一批重点城市功能板块加快建设。面向“十四五”,宁波将继续优化自身的市域空间布局,具体规划有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提升、三湾协同、多极支撑、全域美丽”市域发展总体格局。

    其中,中心城区要提升能级,增强泛三江口、东部新城、鄞州南部、镇海新城等核心板块发展活力,精品建设鄞州中部、空铁新城、姚江新城、创智钱湖、北仑滨江、奉化宁南等重点板块;北翼的慈溪城区、余姚城区和前湾新区要相向融合发展,着力拓空间、强功能、育产业,加强与主城区融合联系,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和宁波都市副城;南翼的宁海、象山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海洋经济和新兴产业,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平台汇集,打造宁波南翼重要增长极和辐射台温地区的门户。

    此外,《纲要》还明确要提升城市建设品质,重点要加强规划管控和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城市主干道路、公共建筑、历史街区、公园绿地、地下空间等建设,全面推进老旧街区、未来社区、老旧小区等单元更新改造,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行动计划,打造具有时尚元素、港城特色、江南韵味、国际气派的城市形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