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娓超 通讯员 甬商务 消费是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进入“十四五”,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宁波也不例外。2020年,我市实现社零总额4238.3亿元。庞大的消费基数意味着更深更广的市场潜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角逐大军”中,宁波将如何在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和交易中心;优化市域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打造十五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建设消费便利化示范城市;支持宁波老字号提升品牌影响力,引进新型高端业态等。 加速度!宁波消费“跑进春天里” 新芽吐绿迎春归。2021年春节,宁波的消费活力、实力以及潜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实现了漂亮的“开门红”。火爆数据展现了宁波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初步成效以及蕴藏的巨大潜力。 据对全市重点行业销售情况监测,2月10日-16日7天,纳入监测的10家商场综合体、10家超市、5家汽车4S店、5家影院和5家住宿企业等35家样本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额5.7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全市监测的10家商业综合体黄金周期间实现销售额4.4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 在“新消费”行动的推动下,全市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其中,宁波购物节期间,陆续举办了240余项购物节其他促销活动;2020食博会邀请了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1200多家企业,吸引了11万余人次,线上线下成交金额和意向采购协议金额达25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创新消费举措,以消费券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探索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2020年4月至10月,我市与支付宝、银联合作,市级层面投入1.97亿元,发放了3期12轮电子消费券,各区县(市)发放消费券超4亿元,参与商户超过10万家,加速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据统计,2020年,我市实现社零总额4238.3亿元,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3.1个百分点。商品销售额增长7.6%,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2512亿元,增长10.9%。 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进入“十四五”,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宁波更是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推动新消费作为商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2020年以来,我市重点筹划名品、名碗、名店、名街、名圈、名师“六名”年度评选活动评选,数字生活新服务,“两城”消费地图,商旅1号公交专线设置等活动。目前“六名”评选系列餐饮品牌活动已基本完成;商旅1号线“商帮风华”已于去年9月正式开通,途经老外滩、天一商圈、东鼓道等主要商圈,运行良好。 繁荣的夜间经济是国际消费城市的标志之一。宁波“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大力促进汽车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推动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新发展。去年9月,海曙区、江北区被确定为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鄞州区被确定为省夜间经济培育城市,“宁波东部新城商圈”等7处夜坐标被确定为夜间经济试点(培育)城市重点建设的夜坐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指出,优化市域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多层次特色化区域商圈和商业街区,加快打造十五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建设消费便利化示范城市。支持宁波老字号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购物中心、高端特色主题商场、国际一线品牌体验店等新型高端业态,探索设立市内免税店。在2020年6月18日,《商务部关于公布第二批试点步行街名单的通知》中明确,将老外滩步行街正式列为国家试点。 “数字生活新服务”成关键词 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宁波涌现出一批能够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新型消费加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达到2512亿元,同比增长10.9%左右;居民网络消费额1622.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8%。全市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创业创新项目集中在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开拓市场、稳定就业,以及助推产业升级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继续推进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与此同时,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实施国内市场拓展计划,鼓励企业采取创建自主品牌、建立营销网络、借力电商平台、发展数字展贸等方式深耕国内市场,挖掘新兴市场、农村市场、扶贫结对地区市场潜力。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2021年,我市将围绕本地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以推动生活消费数字化,打造特色产业平台,完善电商生态体系等为重点,全面助推电商产业提档升级,力争实现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此外,宁波市商务局下一步将协助对口帮扶地区建设扶贫产业基地,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扶持一批有扶贫意愿的优质电商企业;打造直播电商生态链,扶持一批本地MCN机构,培育一批本地网络主播,认定一批电商直播基地;落实新一轮“甬江引才”电商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复合型电商人才引进力度,构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培训组织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