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多个城市争建国际消费城市 宁波如何脱颖而出?

    记者 史娓超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今年,“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在此背景下,各地热情更为高涨,纷纷相应出台落地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升级。

    一场城市间的消费拉锯战悄然开启。

    新消费升级提速

    多地争建国际消费城市

    今年以来,多个城市掀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广州、成都、宁波、武汉、重庆、西安等20多个城市都陆续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升级。

    那么,如何定义一座城市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早在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简而言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买全球、卖全球”为鲜明特征。《指导意见》的印发,可以说是吹响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的“号角”。同年,宁波正式印发了《宁波市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并提出了具体目标。

    《方案》提出,围绕全国重要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购物中心城市、全省消费便利化示范城市三大功能定位,宁波将建设接轨国际、辐射国内、惠及民生的国际消费城市。加快构建消费品供给、消费空间布局、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商贸服务、消费环境保障五大体系,力争到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围绕“买全球、卖全球”,我市将构建国内进口商品集散网络,打造中东欧消费品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打造全国重要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和交易中心。力争到2021年,消费品进口额达到36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40亿美元,年均增长17%以上。

    与此同时,以“一小时步行圈”慢行系统网络为纽带,把“泛三江口”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地标性核心商圈;争取将品牌连锁便利店数量发展到1450个,创建省级高品质步行街6条以上,形成国际国内优质消费品和品牌集聚高地、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集聚高地。

    进入2021年,面向“十四五”的新阶段,“国际消费城市”这一战略布局更加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背景下,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000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