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旻 昔日飞上天,一朝坠坑里。随着猪肉价格逐渐回落,猪肉股也随之沉寂。5月21日,宁波“养猪大户”天邦股份创下年内新低,较2月23日的高点已回落超40%。 5月23日晚,天邦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高管、部分核心骨干的通知,上述人员拟成立契约型私募基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这意味着,在股价连连受挫之后,天邦股份开启护盘模式。 根据天邦股份增持计划,公司董事长邓成、总裁苏礼荣、副总裁朱爱民、李双斌、周端阳、夏闽海、王述华、王维勇、审计总监张雷、首席科学家傅衍、食品事业部副总裁严小明、饲料事业部副总裁孙岳、总工程师王振坤、战略运营总监冯健渐、汉世伟财务总监曹振等15人,将按照约定份额成立契约型私募基金。其中,公司董事长邓成在该私募基金中拟出资比例不低于40%。 拟成立的契约型私募基金为“力驶甬江力合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为“上海力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本次增持金额为2亿元至4亿元(含本数),增持计划期限为公告披露日起6个月。 对于本次增持的目的,天邦股份表示,公司董事长邓成、总裁苏礼荣及公司全体高管、核心骨干,高度认可公司价值,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实现长远战略目标抱有坚定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增持公告的同一天,天邦股份还宣布了终止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决定,其表示,考虑到公司经营发展策略正在调整优化,与原先制定的股权激励计划已经不相匹配。 据此前的激励计划,原本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解除限售期的各会计年度中,分年度进行绩效考核并解除限售,以达到绩效考核目标作为激励对象的解除限售条件。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生鲜猪肉及食品销售量增长率及生猪出栏量。如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要求达到2021年净利润增长率较2020年不低于25%等,第二个解除限售期要求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较2020年不低于56.25%等。 股价连连下挫、股票激励计划终止,种种迹象都透露出去年赚得盆满钵满的“养猪大户们”似乎正在失去风头。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天邦股份实现营收34.08亿元,同比增长80.56%;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58.98%;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下降63.41%。针对业绩同比下滑的原因,天邦股份称,主要受生猪市场价格下滑、生猪出栏结构变化等影响。 猪企的颓势似乎并不能在一季度画上句号,从市场来看,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阶段已成为市场共识。据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的工作人员介绍,4月份,宁波地区猪肉价格环比下降9.3%。Wind数据也显示,截至5月14日,22个省市猪肉均价为32.44元/千克,创下2019年8月以来新低。这个价格比今年1月高点下跌37.8%。 5天前,天邦股份还发布了一则扩建产能的收购计划。5月19日,天邦股份公告称,拟通过公开摘牌方式收购兴农发牧业36%股权,挂牌底价1.84亿元。同时,以1.28亿元收购宁波雷兹所持兴农发牧业25%股权。两项交易,公司合计使用资金3.11亿元,持有兴农发牧业股份比例从38%上升至99%。 据了解,兴农发牧业是一家以“生猪产业链”为主营核心的企业,主要在浙江地区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已经在浙江省完成了超过100万头生猪的产能布局,是浙江地区规模居于前列的生猪养殖集团。 去年,天邦股份还曾公告称,拟在滁州市建设年出栏5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暨食品产业园项目,以及在江苏、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投资建设近30个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 天邦股份扩产动作频频令人瞩目。那么,猪肉价格下降的趋势是否会让天邦股份业绩越陷越深? 记者致电天邦股份,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猪肉价格下降的幅度和速度都超出行业预期,这促使公司以务实态度回归经营本质,重新优化发展节奏和经营策略。“对养殖环节来说,猪肉价格下降确实影响较大。但对于下游屠宰行业和食品加工行业来说,则存在挖掘利润空间的机遇。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积极向这几个方向实践,培育全产业链综合发展能力与低成本扩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