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在这项合作中 多项评分拿下“第一”

    专业智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的过程中,宁波并非全面领先,例如,在设施联通水平和智库参与水平两方面,宁波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根据此次的研究报告,我国地方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设施联通水平得分最高的5个城市分别为天津、宁波、广州、上海以及厦门,均为沿海城市,其中天津连续两年位居该分项排名第一,宁波以近19分的差距位列第二。据悉,在设施联通水平下设的4个二级指标中,宁波“对接中东欧港口数量”占据优势,但直航中东欧城市数量、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等几个指标有待进一步提升。

    而从智库参与水平的得分来看,排在第三的宁波与排在第一的北京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从两者的得分就能看出——宁波得分仅为约13.2分,北京则为100分。在该分项测度中,北京可谓一骑绝尘,集中的学术资源、有力的政策保障以及明确的城市发展定位使其有着国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智库建设与国际对接优势,这些方面也正是宁波等城市需要学习和提升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认为,宁波等城市在专业智库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我们的地方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有着广阔空间、强烈意愿和光明前景,在与中东欧国家进行人才、学术交流过程中,除了以往的形式,还应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与合作内容。要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等先进手段,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学术资源,加强思想碰撞与科研合作,促进所在地区的专业智库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虽然得分不高,不过宁波在智库参与水平上的排名较上一年度上升了四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宁波在专业智库建设上取得的成效。据悉,下一步宁波将从人才、教育等方面着手,继续加强专业智库建设,为配合其深入推进中国一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发展提供智力储备与支撑。

    深化交流合作

    专家提出8条建议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介绍,自2012年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倡议启动以来,地方合作全面发展、“多点开花”,涌现出中国的宁波、沧州和中东欧的布拉格、华沙等一批示范城市,日益成为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特点和亮点。

    下一步,宁波等地区如何深化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对此,徐刚也给出了自己的八条建议。

    徐刚认为,要实现地方合作全面升级,首先应充分发挥中国一中东欧国家的地方领导人会议机制,做好顶层设计,鼓励和引领中东欧国家的城市轮流承办会议,引导中东欧国家共商、共建、共享。

    其次,应重点引导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同中东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将各自合作需求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合作项目,把各自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转化为务实合作的具体成果。

    第三,应继续健全和完善行业机制、联合会或中心建设,并尽快实现相关中东欧国家全覆盖。

    第四,应积极发挥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机制作用,积极推动地方友好交往,加强地方治理经验交流,努力打造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的新亮点。

    第五,搭建中国一中东欧友好城市协作网络,把友好城市文化和人员交流向纵深推进,形成友好城市常态化交流机制。

    第六,积极参与相关合作框架内的地方合作机制,拓宽地方合作渠道,例如:继续推进“中欧市长论坛”、“中欧城镇化论坛”等机制。

    第七,重视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内的跨国合作平台建设,借鉴广州与奥克兰、洛杉矶组成三城经济联盟以及广州一里昂一法兰克福一伯明翰四城经济联盟的成功经验,挖掘多边合作潜力。

    第八,进一步做好地方外事工作,从全局高度集中调度、合理配置各地资源,推动更多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实施签证便利化,同时促进中东欧国家提高领事服务水平,为开展全方位的地方合作创造条件。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