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给予
产业工人
广阔舞台”

竺士杰

    记者 范洪

    核心提示

    今年4月底,中宣部举行系列见面会,邀请各行业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出席。穿着一身墨绿色工装的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作为行业优秀党员代表出席了首场见面会。

    从2006年起吊宁波舟山港第700万个标准箱,到2017年完成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跨越之吊,竺士杰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的世界级大港蝶变的重要见证人。

    20多年来,竺士杰在狭窄的驾驶室里不仅练就了一手绝活,发明了“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见证了自己和脚下这片深水良港的雄起,也亲历了全球第一大港的“蝶变”。

    十八岁成龙门吊司机

    向海而生,依港而兴。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个港区、1座浮码头、年货物吞吐量不足4万吨,到202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准箱,运输生产实现逆势增长,货物吞吐量连续第12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三,宁波舟山港实现从内河港到河口港再到海港的转变,完成了从河埠码头到东方大港乃至全球第一大港的跨越式发展,“港通天下”实至名归。

    时间回到1998年。那一年,18岁的竺士杰从宁波港技工学校毕业后,成为宁波港集团一名龙门吊司机。回想起第一次跟着师傅登上40多米高的桥吊操作台,竺士杰记忆犹新,“起吊第一个箱子的时候,浑身都在使力气,拼命地想让那个吊具能够稳定下来,不管怎么使劲都不听话,七八分钟过去了箱子都没抓到,挺有挫败感的。”

    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一个港口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地位的重要依据,是一个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晴雨表”。

    那年,他工作的码头集装箱吞吐量一年只是50万标准箱。当时,法国达飞开通了宁波港至欧洲航线,船舶每周三停靠宁波港时要装卸一两千个标准箱,这在当时对港口来说已是一次“大考”。而去年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2800多万箱。

    每一次突破都诠释着不凡

    2008年,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2015年,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2017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迎来历史性时刻——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亿吨,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港口。从2009年至2018年的10年时间里,宁波舟山港“全球第一大港”的名号一直没有旁落。

    20多年来,竺士杰扎根码头生产一线,初心不变,用极致的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从一名普通操作司机成长为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联委员、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坚实践行者。

    目前,以其名字命名的“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已更新迭代至3.0版本,在超大型船舶、困难船舶等作业中成效显著。2020年,《竺士杰工作法》出版,并拍成视频教学版在全国推广。

    小桥吊,大贡献。竺士杰的每一次突破,都在诠释平凡岗位的不凡贡献,不断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新时代给予产业工人广阔舞台

    最让竺士杰难忘的,是2020年3月29日那一天。当天下午,他在穿山港区综合办公楼一楼大厅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竺士杰和港口50多名一线职工一道欢迎总书记。竺士杰第一个被介绍给总书记。

    “他叫竺士杰,是这个码头的桥吊司机。2006年,您在这个码头上亲自指挥起吊了当年宁波舟山港第700万个集装箱,他就是吊起这个集装箱的操作司机……”

    “2019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稳居全球港口第三位,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竺士杰向总书记报告。总书记和他亲切交流,临别时,总书记还嘱咐他,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劳模。

    对于未来,竺士杰也有新打算:目前,他正和团队一起,尝试利用大数据统计监测每个司机的真实操作效率,将“竺士杰桥吊操作法”视频化、模型化,通过3D动画与动态实景模型开展培训,更好地迎接集装箱大船时代到来。

    “100年前的港口工人,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儿,肩拉背扛,非常辛苦。”竺士杰说,他开着巨型吊机,一次抓起集装箱重达60吨。100年前的工人一年的工作量,现在的工人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新时代的码头工作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竺士杰感慨地说,新时代给予产业工人广阔的舞台,影响和改变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