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16日,“全国碳交易”鸣锣开市。9点30分,首笔交易撮合成功,全国碳市场排放配额(CEA)价格为52.78元/吨,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从宁波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首批被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的2200多家企业均为发电企业,其中包括23家宁波企业。 碳交易,又叫碳排放权交易。简单说,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来买卖。交易前,政府将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分配给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 如果A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实际碳排放低于配额,就可把剩余的碳排放权在市场中出售;如果B企业碳排放超过配额,就需要以市场价格向其他企业购买碳排放权,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中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年,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据国信证券研报,预测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约为4亿吨,成交额可达约100亿元。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全国碳市场之所以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二是,发电行业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 据悉,待条件成熟后,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民航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主要由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结算系统三部分组成。上海是交易系统所在地,武汉是注册登记系统、结算系统的所在地。 目前,宁波已完成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预分配工作,23家发电企业预分配额共计4942万吨二氧化碳。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配合省生态环境厅,根据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0年度碳排放核查数据,按实际供电(热)量对碳排放量进行最终核定,并督促企业履行配额清缴义务,指导企业全面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据宁波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