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0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 宁波已积累起这些“筹码”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群芯微电子展厅。

    创新资源

    人才,资金加速聚集

    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发布了“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2020)”,宁波以0.314的综合得分在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中排名第8,在浙江省城市中排名第2,仅次于杭州。

    据了解,该指数下设科技研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技研发载体、创新培育载体、科技研发成果、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指标,宁波在这些指标中均表现亮眼。

    今年6月,宁波市第一期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开班,该培训班以“课程学分 考试认证”的模式培养技术转移初级人才,逐步打造技术经纪人培训成熟模式,完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优秀科技成果在宁波的转移转化。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宁波正在通过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建设技术转移队伍、树立科技成果对接品牌等举措,深入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础。据了解,近年来,宁波人才规模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末,人才总量达285.5万人,是2010年的3.1倍。其中,海外人才总量达1.8万人,博士总量9265人,高技能人才55.1万人。此外,宁波2018年以来签约引进的2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集聚创新人才近1700名。

    在科技金融方面,宁波正在通过完善政府引导基金投入方式、迭代升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辅导、谋划建设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举措,充分发挥金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例如,近年来,由宁波市政府设立的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已先后投资了基合半导体、蓝成物联客机、酶赛生物等宁波高科技企业,为这些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存在短板

    科技创新仍需面对挑战

    经过多年深耕,宁波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5位,国家高新区全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1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15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业技术研究院数量、技术交易额、顶尖人才数等主要创新指标实现倍增。然而,在成绩背后,宁波的科技创新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极大缩短,一旦错过机遇窗口期,赶超成本巨大且难以实现。而宁波具备把握新技术、新变革的创新主体数量少且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不足,面临错失产业发展机会的风险。

    与此同时,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给宁波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了挑战。宁波外贸依存度高达80%,国际市场变化、缺芯、零部件断供等将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持续创新,对保障产业链稳定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受全球“缺芯潮”的影响,宁波的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家电企业就受到了巨大冲击,不少企业的研发、生产都陷入了延缓甚至停滞。

    此外,城市间的科技创新竞争加剧,也对宁波形成了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宁波科教资源薄弱,重大创新平台缺乏,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自驱力不足等短板将更加显露,给宁波创新能级的提升形成掣肘。

    未来,宁波只有在这些方面坚持突破,全面提升,才能不断把科技创新工作推向新的台阶,持续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