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 宁波绘就蓝图

    记者 乐骁立

    核心提示

    “率先走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以实际行动和高分报表践行绝对忠诚,坚定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坚决完成光荣使命任务。”——浙江承诺!

    “坚决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不懈奋斗。”——宁波响应!

    8月18日,市委政研室发布了《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就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安排了重点行动,确立了推进机制。

    面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市提出七大目标。

    包括:

    ——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目标是让我市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85%、20万元-6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48%。

    ——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万元,占人均GDP比重达45.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7万元/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4.8万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元。

    ——共同富裕的区域协同格局进一步优化。地区居民人均GDP倍差、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分别缩小到2.32、1.36,最低区县(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平均之比超过0.8,基尼系数维持在合理区间。85%以上的乡镇实现15分钟内上高速,产业合作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超过100亿元。

    ——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1000个以上。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以内。

    ——共同富裕的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和PM2.5平均浓度全面达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95%,县级以上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加到4.55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5%,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83.1岁。

    ——共同富裕的文明风尚进一步浓厚。所有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建成率达94%,“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覆盖率100%,乡镇(街道)二级以上文化站覆盖达标率超过85%,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4565平方米。

    ——共同富裕的安全底线进一步巩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法治宁波、平安宁波、清廉宁波建设一体推进,社会民主法治水平、和谐和睦程度明显提升。

    展望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基本场景、基本规则全面推行,城乡区域一体化均衡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能源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建成全域美丽、绿色低碳的美丽宁波;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健康宁波,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法治宁波、平安宁波、清廉宁波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建成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共同富裕先行市。

    围绕这七大目标,我市又制定了六大主要任务,大致内容如下:

    一是建设创新、集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市。

    二是构建高质、均衡、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成为高水平一体化的先行市。

    三是优化统筹、联动、高效的要素配置机制,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市。

    四是打造合理、有序、活力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先行市。

    五是增加优享、普惠、便捷的公共资源供给,成为品质生活共享的先行市。

    六是营造文明、公平、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先行市。

    根据六大任务,我市又将实施18大类,共160项专项行动。

    ●第一大行动是“十百千万”产业创新行动

    包括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百家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培育千亿级企业梯队、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等。目标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5%;创建50个产业链企业共同体。每条产业链建成1个以上百亿级专业园,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甬江实验室基本建成,建设10个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细分领域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集聚各类人才超过5万名,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超过1000项;千百亿级企业数量实现倍增,世界500强企业取得零的突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服务业500强企业总数均达20家以上,总部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建成省级“未来工厂”15家、市级数字车间400家以上,打造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6个以上,实现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全覆盖;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

    ●第二大行动是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行动

    包括推进产业用地整治提升——到2025年,工业用地规模总量不低于490平方公里,65%工业用地集聚入园;,实施低效地块改造项目200个,新增小微企业园120个;整治“低散乱”企业1.5万家,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企业750家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高到60万元。

    推进“城中村”动态清零——到2025年,完成300个左右“城中村”拆迁或整治,实现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动态清零。

    推进旧村“大搬快聚”——到2025年,实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实施梳理式改造村庄1000个,培育小集镇式中心村30个以上,“保险+服务”农村危旧住房覆盖率达到100%。

    ●第三大行动是城乡路网“内畅外联”行动

    将构建都市区大交通格局、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加快农村公路改造。目标包括到2025年,铁路总里程达440公里,高铁网密度达168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数达700公里、密度达713公里/万平方公里;轨道运营总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城市快速路网里程达170公里,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20公里/小时;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50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到200万标箱以上;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以上,通航城市达到100个、国际航点超过30个;宁波与上海高铁通达数量达100对/日,联通中西部主要城市的高铁班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现三级以上公路乡镇全覆盖,农村路网密度达102公里/百平方公里,通双车道行政村占比达63%;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不低于85%;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保持在5A级水平,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100%。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