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明只是“辅助”驾驶 千万别被忽悠成“自动”驾驶

    记者 吴正彬 周晖

    核心提示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最近,用户对“自动驾驶”频频吐槽——没出事自动驾驶,出了事辅助驾驶。

    面对接二连三的交通致死事故和触目惊心的惨烈画面,人们诘问“自动驾驶”到底怎么了?还值得信任吗?

    近日,记者采访了宁波一些4S店,以及消费者和业内专家,看看他们对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持啥态度?

    记者走访

    “自动驾驶”叫法很敏感

    企业高管王女士开特斯拉MODEL3电动汽车已有一年多时间,她曾在从宁波去奉化的路上试用过一次“自动驾驶”。

    “当时好紧张,心里慌慌的,开了后反而有点腰酸背痛。”王女士说,她几乎不会用到自动辅助驾驶技术。不过,在提高驾驶技能、减少刮蹭方面还是有一些帮助的。“车也就20多万元,别信厂家信自己。”听到最近一些车毁人亡的事故后,王女士表示,以后肯定不会用了。

    同样开了一年多MODEL3电动汽车的崔先生坦言,试过一次自动辅助驾驶技术,不过就用了几分钟,心里觉得不踏实。他感觉,在遇到红绿灯、转弯等情况时,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有待提升。

    崔先生身边的朋友开电动车的也渐渐多起来,他曾经参加一个宁波特斯拉车主的微信群,大约有四五百人。他有时会发一些有关“自动驾驶”方面的安全提示推文,但没想到会被一些网友怼回来。

    小鹏车主黄先生表示,在高速公路上,他经常使用自动辅助驾驶技术,但肯定会自己盯着路况,双手也不会离开方向盘。销售员往往将自动辅助驾驶作为核心卖点,表示双手能暂时离开方向盘。甚至有理想ONE车主将座椅放倒,躺着让车子自己开。

    “这种被夸大的宣传最可怕,要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托给机器,我信不过。”黄先生说。

    22年驾龄的MODEL3车主阿芳称:“自动驾驶是未来趋势。但在技术没完全成熟前,应反对过度营销或误导式营销。现阶段是不是可以拿掉‘自动’两个字?不要给车主造成任何一点误解和暗示。”

    在记者采访中,大多消费者表现出理性看待和使用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态度,希望这个自动驾驶技术能尽快成熟。但在成熟之前,车企不应过度营销。

    “现在的驾驶辅助系统存在着很大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指技术先进与否,而是核心理念问题,即人类和机器不应该轮流掌握方向盘。人类和机器混合决策的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责任分散,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在《爱卡汽车》主编王堃看来,驾驶辅助系统至少会在两个层面影响驾驶者:一是,诱导他去做另一件事,比如,看手机、刷视频等。这会直接把人的注意力从道路上分散开;二是,严重影响驾驶者对路况的观察,造成无法做出迅速而恰当的反应。

    王堃认为,“如果想让驾驶者得到解放,且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那么,不需要方向盘的全自动驾驶汽车是唯一选择,而不是类似目前这种有人类参与的驾驶辅助系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